光辉六十年,华工精神相伴随
——记“华工精神之我见”主题活动
大学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形态 ,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包括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宗旨、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精神、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所在区域文化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等等。它是维系大学运转的内在精神力量 ,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奠定了一个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华南理工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华工精神”。但是,“华工精神”到底是什么呢?这对于华工的莘莘学子来说,应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吧!
在华工也呆上三年了,在这期间,感受了很多,下面就是我对“华工精神”的理解。
求真务实。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这是哲学上对于“求真务实”的解释。但是在这里,我的解释是:对知识、真理的执着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生活和学习作风。华工人给我的感觉就是朴素。在学习上,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中国学生到留学生、交换生,大部分人都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地追求知识上的“真”,奋力追寻自己的梦想。林德成(LILASETTHAKUL THORANIT),泰国在华留学生,现为工商管理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从泰国旅游胜地普吉岛来到中国岭南名城广州,越过地理上的国境线,跨过文化上的国界线,以跨文化交流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双重身份,林德成对赴泰汉语志愿者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论文在2011年广东省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中最终获评优秀,成为华工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荣誉的留学生。
追求卓越。华工是一所“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校,在这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是精英,但是,在大家都只追求“60分万岁”的中国的大学中,华工的学生们都会追求更高的目标。英语不是只满足于过四级,过了四级,再挑战六级;期末考试,不满足于刚刚及格的60分,而是向奖学金挑战(虽然不是没人都能获得奖学金)、、、、、、魏骏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2009级机械类创新班学生(本硕连读),曾获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优胜奖。90后的魏骏杨人如其名,他就如一匹骏马,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无论是面对创新班学业压力,还是赛前集训的竞争压力,魏骏杨总是沉着以对,主动学习,点滴积攒。在国际技能和技术培训的顶峰赛场上,魏骏杨大展身手,尽显风采,最终捧杯归来。
团结合作。宿舍、班级里面、学院当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在生活和学习、科研等等上都互相帮助、相互鼓励、团结合作、共同进步。2011年9月9日,为期22天的广东省第八届大运会落下帷幕,华南理工大学代表团以49金35银27铜共计111枚奖牌的优异成绩结束本次大运征程。赛场上小将们摘金夺银、连破赛会纪录,赛场外教师们专心科研、科报会榜上有名,令人印象深刻。体育竞技所展现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更是华工精神的真实写照。体育运动攀高峰,彰显的是华工健儿激情谱辉煌,激发的是华工师生高昂斗志豪情涨。每一项重大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前前后后支持、帮助过我们的人的付出。
积极奉献。华工的学子不仅智商高,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奉献。从各个学院组织的校内交通志愿者到各种养老院、残疾儿童福利院、亚运会的志愿者,华工学子的志愿者身影随处可见。清明长假第一天,清晨6点钟不到,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志愿者赵莹便早早地爬了起来,穿上学校统一分发的马甲,来自广州部分高校的531名同学也和她一样,早早地来到广州市火葬场、银河公墓等市民祭拜的集中场所,开展义工活动。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清明义工活动至今已走过了25个年头。适逢今年纪念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同学们更是提出了“雷锋精神五十载 清明义工廿五情”的活动主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雷锋精神的敬意和传承。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内在表现,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对大学的发展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是引领大学继续开展的源泉和动力。多年来,华工人一直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不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充分发扬华工精神,勇于担当,奋发图强。在我眼中,华工精神就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团结合作、乐于奉献”。我为身为华工人而感到自豪。
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