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郭昊炅(2010本科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5
访问量:
121

愿君敢为天下先 献给华工六十载

 

郭昊炅

 

各位嘉宾、领导、老师、同仁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历届校友,向母校的六十华诞,向尊敬的各位老师,向莅临的所有嘉宾和领导,向亲爱的校友和同学,致以最衷心的祝愿!

星移斗转,沧桑巨变,六十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六十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培育了无数优秀人才,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六十年间,华工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后来者砥砺前行,这正是华工六十年来最为宝贵的精神财产。

华工吾校,伟人遗芳。八十六年前,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广东大学,以敢为天下的精神提出了“爱国兴国 天下为公”的办学理念,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正是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华工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园,硕果累累。八十六年后,承载着千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我们,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更应该以“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首义精神”去迎接前进路上的挑战!

也许有人说,你们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改革的潮是那么好弄的吗?弄得好,该你走运,福星高照;弄得不好,该你倒霉,身败名裂。听到这些,我们是否畏惧,何去何从?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一个月前,温总理告诉我们“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如果徘徊观望,如果急流勇退,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害怕枪打出头鸟,信奉“人言可畏”的法则。那么,我们就会被历史所淘汰,被时代所抛弃。无数吾校前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首创的精神,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46岁时放弃本业,学习管理,成为中国管理学之父,成思危在不惑与天命之交,做出了天下先的抉择。82届的前辈,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选择了创业,才有成就今日业绩,没有这些敢为天下的校友,就不会有吾校今天的辉煌。

近百年来,多少个中国第一在广东这片土地上诞生。在这里,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在这里,中国人“发求仁之义,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在这里,“开两千年来中国未有之变局”。“创新”几乎成了改革的同义词,成了特区的同义词,成了广东的同义词。就在这里,在我们的脚下,改革开放正在蓄积着无穷的能量,为中国未来开不可估量之先河而准备。我们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我们宁要微词,不要危机。改革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关闭。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只能往前行。敢为天下先,正是适应历史潮流的时代精神,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敢为天下先,从《道德经》中的“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的指谪,到今天人人争相夺取的“桂冠”,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这顶“桂冠”可不好戴,康有为、梁启超敢为天下先,所以要逃亡海外;孙中山敢为天下先,所以被清政府驱逐出洋,有国归不得;冯如敢为天下先,所以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奠基;既然准备好开历史先河,那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华工吾校,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排头兵。这固然是中央政策使然。但子时以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已经融入华工人的血液,奠定了华工能够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排头兵的观念基础。嗣后30年,华工人把这一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作为排头兵,一次又一次地探索前路,引领改革开放大步向前。

今天,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何去何从,众说纷纭。这样的时刻,更需要华工人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为改革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再次为国人作出贡献。改革开放30年,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辛勤劳动之下,我们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改革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享。当改革再次前行之际,华工人所要先行先试的,当不仅是如何创造更多财富、积累更多资源,更应当思考“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深意,探索如何在改革开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民族未来献身。今日吾辈之敢为天下先,应当在此方面更有所作为。

同学们,是时候了!我们承载着千百万人的希望,已准备好前进路上所受的创伤;纵然到时要满心悲怆,我们也决不会投降; 把清风当被,把黄土当床,我们这些90后的身上,也有着前辈的担当!愿君敢为天下先,再创华工新辉煌!

谢谢大家!

郭昊炅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科技英语02

201030530059

2012411星期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