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华工精神之我见
外国语学院11级英语三班 罗燕莉
华工的精神是什么?谈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大气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八个字不正很好地阐述了华工精神吗?没错,这样的精神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60个年头,60年里,无数华工人以他们的行动,他们的成就诠释了华工精神的内涵。
博学,我们在大学里,学的不仅仅是书上的知识,更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素质,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有的品质。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好现在的资源与环境,博览群书,吸纳更多前人的智慧;更要在学生生活中积极寻求机会,学习世界,学习社会,学习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华工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博学的机会,多样性的学科竞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我们得以接触社会,学习各种工作的方式与技巧;开放自由的环境让我们得以便捷地到世界各地旅行,亲历世间百态,领略自然的美妙。博学之人,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出一种成熟感;博学之人,自然可以在各种比拼中笑到最后;博学之人,自然可以成为优秀的领军人物。华工人都应是博学者,都应有一种广阔的胸怀。
慎思,谨慎地思考,两个字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保守思想,何为谨慎地思考?现在的社会提倡言论自由,但一旦过于自由,很多人就会不加思考地说出过激的言辞;一旦过于放松,我们就会做出很多危害性的行为。现在学术抄袭横行,就是没有经过谨慎思考的恶果。作为学生,我们很多时候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作为学者,更应该以此为表率。慎思二字,说的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更是一种做事的原则。
华园中不乏慎思之人。华工建筑学院的一群学生,上海世博中国馆的设计团队,就是慎思的典范。当时在“中国红”这个主题确立之后,他们跑了中国的很多地方,从广州、上海到北京,拍摄了上百张红色建筑物的照片。回来后结合网络、书籍上的各种资料,开始了复杂的设计、建模、制作模拟效果图的阶段。该用常规材料还是新型材料,常规材料中是玻璃还是金属,金属板的肌理是用什么图案,每一个阶段的比较都要从材质、色彩、灯光效果和构造方式这几个方面一一详细考察、反复推敲。就这样,在外墙的红板选择上,他们做了几十次的方案比选,四次的模板实验,包括给出完整的设计图纸,以及到厂家进行现场挂板分析。 到设计成果真正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画了无数张立面方案图。当设计一个作品的时候,每一次思考都显得如此地宝贵。没有这一次次谨慎的思考,无法构筑出一个伟大的作品。若当中考虑稍有疏忽,那么一开始再好的想法到最后也只能付之一炬。
明辨,就是有一双充满智慧的双眼,对自身,对社会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不能人云亦云,而应该坚持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当今社会争论的焦点越来越多,唯有敢于说出自己看法的人才是论战中的真正勇者,无论他最后有没有令人信服。为学者明辨可以学有所专,学有所成;而为师者明辨则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黄平教授,以他的明辨之心为师,教导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华园中的学子。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正是黄平老师23载从教路的真实写照。面对当前有些教师为了在科研出成绩,而将教学放到一边的做法,黄平教授认定:“教学直接为人才培养服务,科研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两者可以兼顾,但教师不应放弃教学。”他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责所在”,“如果不去讲课、不培养学生,何谈当一名老师?”二十多年来,黄平教授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一直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诠释着教学在他心里的地位。虽然很多人对他放弃科研成果投身教学的做法不甚理解,但他却始终怀着一颗育人之心,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教学工作者。在传授专业知识之余,他还跟学生探讨人生智慧,让学生每节课都收获良多。要成为普通的导师不难,但要成为学业和人生的双重导师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明辨的双眼,并且坚持自己的正确理念。
笃行,谓之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个行为端正,自我控制力强的人。我们的环境有时或许太过舒适,我们的社会或许诱惑太多,导致许多人都不能做到对自己要求严格。于是,有人贪图小利,滋生腐败;有人不学无术,却考试作弊;有人毫无贡献,却怨天尤人。许多时候,我们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可能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但这种便利终究是暂时的,对我们一生毫无益处,还可能给他人造成危害,形成一种浮躁的风气。须知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我们才能收获充实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才能更有底气地去面对未来。笃行,无疑是我们人生的又一笔财富。
在华园里,有一群与众不同的身影。每次相遇,他们总是能吸引我的目光,令我不由自主放慢脚步。硬朗干练的军装,整齐划一的步伐,响彻云天的口号,军帽上肃穆的军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们,就是华园国防生,大学里的兵。军队式的严格训练,给我们诠释了何为笃行。而正因如此,他们也掌握了我们大多数人所没有的素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纪律性,他们往抵抗力的最大路径走,总是让我深深佩服。
华工的建设者之一,叶振华,是分离“的确良”原料的功臣,他将毕生都献给了化工事业,还曾婉拒过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邀请。我认为他身上有一种笃行精神,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也要求严格。对学生,叶振华的严格是出了名的。考试,他要求学生独立看书写总结;审阅学生的论文,他连错别字也改正过来。对于花公家的钱,叶振华是出了名的“抠门”。他认为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做科研仍要勤俭。这种笃行,同时是一种科学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吗?
走过一个甲子年,华园的一草一木,已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所留下的痕迹,而华工的精神,也远远不是这八个字就可以全部概括的。今天,我们仍然只是踏进华园不久的一名名新生;明天,传承并发扬华工精神的接班人将是我们。今天,我们以华工为荣;明天,华工将会以我们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