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谭佳(2010研究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5
访问量:
230

华工精神之我见

                 谭佳

大学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圣地。大学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形态,是历代相传,维系大学运转的重要精神力量。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在这六十年来,华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办学宗旨,这就是“华工精神”。来到华工近两年,没有刻意认真去思考过华工精神,究竟华工精神是什么?答案可以有千百种,每个华工学子,每位华工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但那维系着华工精神传承的纽带始终牵着你我,华工精神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万变不离其宗,在潜移默化中,在学习生活中,在思想交流中,华工精神悄悄渗透到你我心中。如我而言,华工精神不是大的口号,而是点滴生活中的感触与积累。正如某位校长在毕业典礼时说过:“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七八遍,却决不允许别人骂她的地方”。在和她朝夕相处的时候,你会发现她有诸多的不足,所以会有很多埋怨。但是离开她时,你会非常怀念,只记得她的好,处处维护着她。其实是她的精神时刻影响着你,如同流淌在血液里。

如果说“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勇攀科学的高峰”是工科人毕生追求的信念和宗旨,那么 “博采众长,开放兼容,共享人类精神智慧”无疑是人文领域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片广阔的沃土上,人文学科也许处于尴尬的位置,或者说偏于弱势,但恰恰是因为有了她们,有了她们的精神,华工精神才完整。她博彩众长,包容接纳,底蕴深厚,让华工在理智的工科人身上添上感性的色彩,融洽和谐于一体。也许不会喜欢刻板的用数字来命名教学楼,但会喜欢古老的亭台楼阁;也许不会喜欢过于刻板的试验室生活,但会喜欢奔跑于运动场上的律动生命。华工精神富于活力,富于人性,在绿树繁花的校园中,感受着繁华都市里难得的宁静优雅。她不张扬,不骄傲,正如校训所说“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在华工精神的影响下,华工人呈现出以下特点。

华工人学术态度严谨。在华工短短的两年生活中,博学的恩师给了我最大的感触,他们的人格理念,他们的学术修养,他们的治学态度是创造华工学术辉煌的基石。在优秀导师巡讲会上,吴刚老师跟我们谈了读书的感受,他博览群书,有着儒雅风范,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这是一个人文学者的典范,那么慈祥,那么睿智,包容但不盲从,深刻但不尖锐,崇高的人格魅力,熏陶着每一位学子。

华工人热爱运动,富于生命活力,这是华工校园生活的一大特点。随处可见的运动场上,他们挥洒汗水,奋勇奔跑;他们挥舞球拍,精彩厮杀;他们跟随节奏,舞动奇迹;他们欢呼雀跃,你追我赶,释放生命活力。爱运动,爱生活,积极向上,敢于拼搏。无论是教师们还是学子们,都积极发扬这一传统,运动场上的欢声笑语,矫健身姿是华工一到亮丽的风景线。

华工人热情,乐于奉献。绿树繁花的美丽校园中,随处可见热情的华工人,助人为乐。广阔的校园,特殊的地里环境,人车穿梭。拐角处、陡坡处会有交通指挥志愿者;女生宿舍楼里,会有热情细心的搬水志愿者;社团里,会有自行车,各类小物件的修理员。他们分布在华工的各个角落,在日常生活中给华工人提供便利,使得这个高高低低的校园井然有序,处处充满温情,不再是那么刻板单调,也有着那么一种别样的温柔。

华工精神有着历史积淀,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广东大学,那是培养人才,振兴祖国,有着胸怀天下的宏图大愿。同时又有着一代又一代华工人的实践传承,点滴积累,赋予她生命活力。华工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根植在这红墙绿瓦,古意盎然的沃土上,一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源远流长。华工人一定会继承传统,追求卓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