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吴小丽(2010研究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5
访问量:
96

木棉花开

外国语学院2010级研究生 吴小丽

 

校园里的木棉花开了。我习惯了安详地仰望那些鲜艳的木棉花。

木棉树不择地,只要温度适宜。落子生根,极易成活,生长迅速。其树姿雄奇,花瓣艳丽。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扶,而木棉花却是先叶而放,叶长花落,直面天然,兀自突现,独领风骚。木棉花一二相列,三五为多,从不择地势,更不居高自傲。

我观察过木棉的盛衰兴替。23月的天气,乍暖还寒,万木复苏,千绿竞长,大地几乎是清一色之时,木棉花就张开了笑颜,把灿烂和热情送给了人们,释放它的风韵。肃杀的冬后有了别样的情调和绮丽,人们生活中也因而有了异样的色彩和激情。而当百花齐放的春天翩然而至时,木棉花已经绽放了又悄然退下,化作春泥了。它是多么的大方,多么的无私!

如此看来,这些不是一种英雄心理、英雄形象、英雄行为的写照吗?它给人的感动、奉献和憧憬,不正如英雄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希望吗?

此时我内心澎湃起来了。华工校园里的这些木棉树、木棉花不正是我们华工人的一种象征吗啊?伴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华南理工大学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培养了各类英才。他们中有攀登科学高峰的科学家,有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有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有人民军队的将领,有各条战线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有著名的企业家和不断发展壮大的自主创业队伍。这些华工人,在到达自己的岗位时,也像这木棉树一样,从不挑剔环境。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社会主义事业而无私奉献。

求真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是我们华工人一直都在追求的华工精神。一册册的《华工人》让我们领略了校友们的成长成才和人生经历,彰显出一代又一代华工人的精神风貌。透过校友们的经历,我们仿佛看到了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丽日蓝天,看到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广阔天空。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风气云涌发展时期,到处都活跃了我们华工人的身影。我们华工人不怕困难,自强不息,为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周少奇教授自1995年开始就致力于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的学科交叉研究,并选定生物脱氮技术作 突破口。经过3年一千 日日夜夜的积累和沉淀之后,于1998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理论——生化反应电子计量学,以此为基础,周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废水生物脱氮技术领域展开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工程推广应用,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定位中,李少云是一位爱上岭南文化的建筑师。曾获广州设计周十大杰出设计师奖,他的东方夏湾拿花园规划设计在2005年国际花园社区总决赛绿色奥斯卡”24个国际社区中荣获全球金奖第一名;他的广州市沙面历史文化保护区整治规划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建设部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三等奖;他的广东奥林匹克中心详细规划获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社会责任感,追求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同时也在一直坚守着内心的设计理想。

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何艳校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1988年毕业后就进入了青岛啤酒厂工作,奋斗至今,从最初的车间设备技术员到今天的企业策划部部长,其中的每一步都有着坚实的基础。初入青岛啤酒厂的她,做基层普通技术工作整整三年,苦活累活都干过,但她凭借着自己不服输的精神都坚持了下来。现在她是青岛啤酒企业策划部部长。先后获得多种奖项,荣获地方劳动模范十佳先进个人、青岛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们对这些有着坚实的奋斗基础的华工人充满着崇敬与佩服,也为他们感到光荣与自豪。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华工人朴实、厚重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华工人求真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

看着这繁华似锦的木棉花,那勾勒分明的枝干如英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娇百媚的群芳中,那热情似火的花朵,如英雄绽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那独然于世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胸怀,这正是我们华工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