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者--刘树道
余洁珩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情操、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平 ,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风格和特色等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一种校园文化形态。它是维系大学运转的内在精神力量 ,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奠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2012年是华南理工大学甲子校庆之年,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敢为先,尚包容,重实干”的华工精神。
我在华工已经待了将近六个年头了。六年来,我走在华工的红妆绿瓦间,在孕育了无数思想者,实践家走过的校道上,经常一边感动于华工每一个不经意所绽放的美丽,一边诧异于自己心智的变化。这是青春筑梦,逐梦所带来的必然,但是我相信更多是华工精神对我潜移默化的作用。“先进华工人”,他们的曾经凝固在华工历史发展的长廊,曾经的他们在这里挥洒着他们勃发的青春,昂扬的斗志,执着的信念,在他们的身上有着对知识最朴素的虔诚,对困难最基本的乐观。作为一个华工人,天生就具有一份努力上进的使命感。六年来我成长了,而六十年来华工的努力,进步与辉煌,却是一代又一代华工人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成果。华工校训为“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而我觉得刘树道书记的身上所彰显的最明显的就是“笃行”二字。
2010年9月6号新学年的第一天,作为研究生新生的我奔波于开学典礼,体检,开网等一系列的新生项目中。这一切的一切对我都有说不出的苦闷与无聊,面对熟悉的校园,我早已经没有新生的期待与紧张。面对熟悉的环境,我心中的彷徨却更是无所遁形。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天晚上,学校原党委书记刘树道先生的一个讲座,自此带给了我不同的感悟。那是一个面对当年全部华工新生做的讲座。我坐在第一排,望着近在咫尺的老书记,听着他讲华工的历史,华工的文化,华工的精神。他旁征博引,使在场的听众深刻地了解到华工多年的历史;他说校园内山水相依、自然风光陶冶了华工人朴实无华、埋头苦干的精神,中山先生校训与铜像,古树参天、红墙绿瓦增添了华工人历史的厚重感与责任感,甘于奉献、为国效力的精神,以理工见长、多学科发展的氛围培养了华工人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受岭南文化熏陶,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造就了华工人宽厚兼容、开拓创新的精神;他带领着我们走进了优美的华工自然环境中,强调文化环境建设比自然环境建设更加重要,特别是要注重新老校区文化环境的传承。刘书记的讲话朴实无华,字里行间对华工的爱,对华工的情和关切却表露无遗,他知道华工的每一个脉搏和心跳。兴许他不是讲得最好的,却是讲得最细致,最深情的。
1964年9月至1970年7月,他就读于华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过液压传动与气动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4年7月起担任机械工程一系党总支书记,1988年7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总务长,1992年12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1999年1月起任中共华南理工大学委员会书记,同时兼任广东省高教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液压传动及气动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46年来,他与华工同呼吸,共命运,是华工发展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掌舵者。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为自己心目中的希望大学而奋斗而努力。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他对母校深厚的感情,关心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拳拳赤子之心。刘书记说是华工让他懂得了思考,懂得了人生。这么多年来以及在他以后的岁月里,他都会怀着最朴素的愿望--希望华工更好!
如今,我已经研二的学生。我内心明白,我与华工相依相伴的日子也所剩不多。坐在这个校园内,我曾经深深地失落过,迷茫过。最幸运的是,我经历着,也感受着,并在不断地成长。在我的心中,也有着跟刘书记一样朴素的愿望--希望华工的明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