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窦静静(2011研究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5
访问量:
125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华工60

                                                    2011硕窦静静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我看来,这是修为的最高标准,也是最高境界。美丽的华园用自己的执着和宽大心怀,书写着这个流传千年的古训。

2011年的3月份,我第一次来到华园。踏进校门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正像校歌中描述的那样——金银岛畔湖滨路旁,红楼耸立碑铭铿锵,木棉花红百步梯长,同学年少青春激扬。此时的北方大地到处都是土黄色,而华园却是绿意盎然,虽然天空中飘着细雨,也丝毫没有影响那一份美丽心情。再次进入校园,看见三五成群的学生边走路边争论着什么景象,觉得特别亲切。想着,这个可爱的校园接纳我吧——很幸运,希望成为了现实。

20119月份,第二次来到华园。这次是要真正开始在华园的生活和探索,为期三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华园的了解逐渐深入:学校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10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1月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而是意义非凡的历史丰碑。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60年来,几十代华工人顽强拼搏,执着追求,使得母校自强不息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所以,华园被誉为“岭南企业家的摇篮”。自信的华园也以这种精神熏陶着一代代华工人,让奋斗、向上内化为他们人生的一部分,为祖国培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20122月,寒假过后,第三次在华园。现在想来,东坡先生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初登庐山时的感慨吧。因为,身临其境,才能觉其深邃,其博大,其气势。在华园生活半年,天天都会觉得她是个新朋友,处处都藏有惊喜,时时都包含欢乐。繁重的科研、学术生活之余,她为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她鼓励任何积极的兴趣和创意,容忍各种不同意见的存在。正是她的这种宽容,让华工人可以“异想天开”,开创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纪元。她秉承着厚德载物的理念,也以朴实的准则冠以精神之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博学以增加知识涵盖面,拓展视野;“博”还包含着博大、宽容,这正是一所名校必然具备的条件。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慎思以形成逻辑性思维,学为己用。“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知识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慎思是关键一步。明辨以梳理知识,对知识形成客观的看法。笃行以寓理论于实践,身体力行。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华园以其严谨的校训和博大的胸怀,孕育着、滋养着一个个或成功,或平凡,但一定是高尚的心灵!

60年,似长,可以是一个学贯古今的伟大学者一生的求学之路。亦短,在滔滔历史长河中,似乎只有一眨眼的工夫。60年,华园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感受了胜利的荣誉,她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执着地、自强不息地屹立于岭南大地;她做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宽容、仁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工人。同学们,让我们谨记“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让我们再次喊出:“今天我以华工为傲,明天华工以我为豪”;让我们真心地道一声:“祝你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