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胡亮(2011研究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5
访问量:
111

华工精神之我见——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作为一名“华工人”,首先我们应当知道自己所谓“华工人”的意义。实际上“华工人”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正如我校校训上所书“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它的深层涵义虽并不能三言两语简而概之,我们却可以从考查它的来由开始理解它。

    新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1924年,孙中山先生命邹鲁创办广东大学时,该校以“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作为校训。1934年,在华工、华农所处地址兴建的原中山大学,也以上述15字作为校训。后中山大学把它简化为10字“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华工新校训从其中提炼8字,组成两句,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又有所创新,且高度精炼、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朗朗上口,易以记忆;与学校牌坊、北区校训石及学校古建筑有历史渊源可循,与新校徽相统一。 

    如果将校训月最直白地方式译成现代的说法总结起来便是“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这样也可以简单明了地理解它的实质含义。

但实际上,它的实质内容当然不止于此。援引几个具体的事例人物或许我们能够得到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

20111027日华工校友莫道明捐款6500万元给母校。这是近年广东高校最大单笔捐款 此前,莫道明林晓红夫妇此前已捐近200万。这是华工建校以来接受金额最高的一次单笔捐赠。据中国校友网的统计数据,这也是去年、乃至近年来广东高校接受单笔捐款的最高额。

    在此期间,莫道明提出几点令人难忘,“我这个人比较随心性,希望活回本性。当事业做到一个程度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早年就希望去做而没做的事情。那就是教育。”这很大程度上跟他个的的性格是不谋而合的。同时,他也有着很强的研究爱好。莫道明认为,中国下一个阶段的改革重点在于社会建设。结合华工这样一所具有务实底蕴的知名院校的研究力量去建设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展研究、助力社会建设与发展。“有一些课题需要严谨地调查、长时间积累,才能出成果。但目前的科研体制却要求科研人员在一两年内就发论文、出成绩,否则评职称、涨待遇都会受到影响。我希望华工发展与改革研究院能有所突破。全国各地、各学科的学者都可以申请,我们愿意拿出优厚的条件,但研究人员在头几年中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仅仅从这样几句简单的话里面我们就不难看出,其实,他一直秉承着华工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气质: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这也一样和华工校训再次地不谋而合。

    “各种身份中我最喜欢当学者”,莫道明是商人更像学者,“我的父母都是小学老师,我也曾经想当老师。”正是这样的“教师情结”,让他在事业成功后投身办学。这次与母校合办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更是切合他的研究兴趣。在他人生的漫长过程当中他也不断地为自己充实,不断地深入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营养,这才成就了一个如此成绩显著的校友。

    与此同时,他也不忘对学弟学妹带来一些他的期望和叮嘱:“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要懂得去爱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

    正像很多人所说的,饮水思源,苦而弥坚。回顾学校发展历程,不仅凝聚了华工人默默耕耘的汗水,也凝聚了广大校友对母校的赤子之心。校友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每一项荣誉都在为母校增添光彩,铸造辉煌。

前不久,无意之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文章,《做一个有“华工味”的华工人》。这篇文章里面简单总结了一下我们华工人的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等等。

也正如山东省教育工委副书记田建国教授曾提到过的事业无需腾达 ,事成就行;爱情无需缠绵,温馨就行;朋友无需太多;知心就行;金钱无需苛求;够用就行;生命无需过长;健康就行。这些无不都是一种练达而又宽阔的胸怀。

还是那句古语总结得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1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