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宋玉楠(2011研究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5
访问量:
89

                              华工精神

今年是华南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华工学子以各种形式的活动纷纷呈上对母校诞辰的祝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华工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在长期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并为师生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自我意识。它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风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校园文化,又体现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大学精神除了具有展现大学自身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凝聚激励广大师生拼搏奋进的价值功能外,还葆有一份特别的独立与批判意识,它能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种种思潮进行客观判断、理性反思和价值重构,从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引领作用。华工精神是每位华工人必须继承的,我们应该把华工精神传承下去。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10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1月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

华工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重人品、厚基储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国际化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学校有1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1门国家精品课程,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201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44%,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9.6%。建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19.6万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众多华工学子在政界、商界、学术界以及文艺体育界大放光彩,我们所熟知的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创维数码CEO黄宏生、腾讯首席技术官张志东、康佳集团前董事局副主席陈伟荣、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等等都是华工校友。他们把为党为国的崇高理想化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华工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投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建设的伟大历史洪流中,创造出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

大学精神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象征,更是国家愿景、民族传承、社会意识和本土文化的融合体,是时代精神的表征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关乎大学自身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兴盛。我们在庆祝华工诞辰的同时,更应回顾华工发展历程,铭记并发扬华工精神。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在治校理念中凝炼大学精神,在教学科研中提升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中彰显大学精神,在科学发展中创新大学精神,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响应时代召唤,塑造理念先进、个性鲜明的大学精神尤为重要。作为华工的一份子,我们要把华工精神谨记于心,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扬华工精神,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