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黄秋月(2011研究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5
访问量:
140

                           

                    论华工精神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外国语学院   2011级研黄秋月

大学精神是一种校园文化形态,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包括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宗旨、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精神、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所在区域文化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等。华南理工大学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华工精神”,它具有爱国兴国、求真务实、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开拓创新等本质特征。

 

一,华工的历史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是由教育部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初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由包括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几所事先中国知名大学在内的中南512所院校的相联系科调整兼并而成。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阵线保守单位,同年景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同意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1月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经过“211工程”部分预审,进入国度面向21世纪重点建立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经过教育部本科教学义务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同意,成立国度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同意成立研讨生院;2001年,施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度高程度大学建立行列,成为“985工程”大学。

  

二,华工精神的大讨论

今年迎来华工60周年华诞,为更好地发挥华工文化资源在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创建中的积极作用,今年3月中旬,校党委发出通知,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华南理工大学精神理念的大讨论。通知发出后,广大师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积极投入到精神理念大讨论的热潮中来。3月中旬至4月中旬,外国语学院和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举办全校性的“英语之星”的活动,以英语这种国际通用语来纷纷表达对华工精神的看法以及如何庆祝华工的60周年华诞;45日晚,“华工老教师访谈——那些年,我们在华工”活动在逸夫科学馆107报告厅举行。土木与交通学院退休老教师冯建平教授和黄杰民教授应邀与同学们讲述校园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等内容,两位教授共同回顾了在华工学习、工作(从事研究、育人教书、工程实践等)的历程,畅谈几十年来华工在人文氛围、文化气息、硬件改善等方面的变迁,回顾了华工在60年中走过的岁月,也是对华工精神的高度概括。

 首先,华工具有爱国兴国精神。华工发奋图强,不断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从学校的开展进程来看,自1952年建校以来,学校阅历了体制交替带来的阵痛,阅历了分分合合的曲折,阅历了“文革”的磨练,但困难与窘境铸就了华工人百折不挠的刚毅质量。华工人扫除万难,闯出新路,在放慢学校开展的同时,也为国度和中央经济社会建立贡献气力。华工的爱国精神可见一斑。

其次,华工具有求真务实精神。华工的开展历来都不是脱离实践的,历来都是以效劳国度、效劳社会为动身点和立脚点的,这从学校正国度和中央经济社会建立所做出的贡献可见一斑。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更是表示了学校求真至善、知行合一的肉体和追求。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华工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大学作为思想的宝库、文化的中心和社会的精神先驱,其存在的本质要义就是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永不停歇地探索和创造,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性精神。华工正是具有这种就是科学理性精神,即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客观事物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不轻信、不盲从的怀疑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独立思索的批判精神,严谨、理性、遵从逻辑的治学精神。因此,华工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学术自由、思想创新、真理至上”的理念。

 

三,总结

通过华工精神大讨论,广大师生普遍认识到,华南理工大学在60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营造了具有华工个性的文化氛围,积淀了具有华工个性的精神特质,这种氛围和特质量是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华南理工大学致力于“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培育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致力于建设具有较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育与科研基地,致力于推动华南理工大学的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