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工精神之我见】杨细平(2011研究生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2-04-25
访问量:
99

                  华工魂的铸就

尊敬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011级外国语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华园精神之我见。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伴随着这样清爽的天气,我们聚集到一起,奏响华园60华诞的第一声礼炮。

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六十载的春华秋实。华园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在整整六十载的流金岁月里,华园桃李千枝竞放,在世界各地和祖国的大江南北万里飘香。华园学子不论身在何方,一生只为一句话:身为华工人,誓为华工魂。

有人问:“华工精神之何在?”“何为华工魂?”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今天在这里,我就来谈谈我对此观点的看法。

2011年九月份,只身拖着一箱行李,颠簸16个小时来到广州。一路上除了欣喜之外,更多的是忐忑不安。对新地方、新学校、新的学习生涯有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彷徨。在来之前,虽已做足几个月的心理准备,但全在下火车的那一刻开始瓦解。茫茫人海,无一故人;苍茫大地,何处为归宿?

可这种空洞的感觉只维持到出火车站的那一秒钟。是那一秒钟让我找到了我的依赖---华南理工大学迎新处。在沿着出站口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一群身穿鲜黄色工作服,头戴大红帽子的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人员在迎接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求学游子。她们身上洋溢着热情,微笑着迎接,从容的指引,给我们这些异乡学子带来了安心,带来了关怀,更带来了心灵上的震颤---这就是华工人。

华工人是朴实、实干、热情、睿智、感恩的化身,她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属于她们自己的一番天地。她们在社会上,在不同的行业里大放光彩。据统计,华南理工大学建校60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约18万名。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和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了国际的或国内的党政领导、知名专家、学者,有的已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中国青年专家,有的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杰出青年。如香港校友会终身会长蔡建忠先生,他于1956年至1958年就读于我校建筑系。他在事业成功之后,一直致力于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母校50华诞之际,他捐出1000万港元,他说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华工让我懂得了思考,懂得了人生”。他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他的爱国举动将激励更多的华工人投入到祖国和母校的建设中去。这就是华工人,感恩铸就华工之魂。

一提到华园精神,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就是八字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华工人博学但不张扬,博学而不粗浅。有如吴硕贤教授谈到博与精的辩证关系时说到:“我们做学问,首要就是博,源丰波象阔。只有博,我们才可以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认识其他领域借来解决问题的钥匙。你一方面可以取得信息的平衡,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老师孜孜不倦的身传言教,铸就华工人的博学、慎思。

华园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桃李满天下,兰蕙万里飘香,离不开60年来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们。他们博学多识,像亘古流传的星光大道,引领我们探索科学的密境;他们妙语连珠,像接连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他们灵活多变,像奇妙活泼的英文字母,带领我们走进无限的国度。他们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他们用一双灵巧的双手描绘出祖国明天的蓝图,用两鬓霜花把蓝图映衬的更美更真。他们用巨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飞速发展,用毕生的精力牵引着人类文明快速前进。再多的言语都不能表达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他们明辨笃行,身传言教的铸就华园之魂。

即将迎来60华诞的华园,满园春色关不住,遍地桃李竞妖娆。华园的60年是辉煌的六十年,是人才辈出的六十年,是群星璀璨的六十年!我们为有这样一所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母校而感到无比骄傲,我们为身为一名华工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我们会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华园争光。在这里,我要祝福我们的华园生日快乐,华园的明天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演讲人:外国语学院                            

                                      2011级研究生 杨细平

                                     时间:20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