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暑假读书报告】——2010级硕士生党支部黄鹤
发布时间:2012-09-18
访问量:
99
读《居里夫人》有感
                                             黄 鹤
假期里,我利用闲暇时间仔细拜读了《居里夫人》这本读物,深深的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几岁的孩子,都不会对居里夫人这个称呼感到陌生,因为她为人类自然科学所作出的贡献着实令人感到震撼。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世界上唯一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两大殊荣的女士,而且她坚强的毅力和对待科学严谨高尚的品格也为人所折服!
很多人都觉得读完这本书以后,真正的找到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榜样,生活中的楷模。可见,她这种伟大的力量默默的鼓舞了千万人!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才得以让她在有生之年谱写出了绚丽的篇章!
1867年11月,居里夫人,本名玛妮雅.斯可罗多夫斯基出生于波兰。而当时的波兰正处于沙俄侵略者的统治之下,遭受着沙俄帝国的百般蹂躏。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给予了她莫大的支持与鼓舞。她的父亲以及母亲均在学校担当过校长一职,这样的文化背景使居里夫人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当然也是父母这种聪慧与坚韧不拔的性格毫无保留的遗传给了她,她不但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同时这样的生活也赋予了她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玛妮雅为家庭里五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位,即使是这样,父母也从未过分的偏袒与溺爱过她,五个孩子一视同仁。七口之家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父母双亲开明和蔼,兄弟姐妹团结可亲,家庭氛围简直就是其乐融融。对于居里夫人来说,也渡过了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说到这里,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其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父母都是文化分子,但是其教育子女的方式非常灵活,从不对孩子们在文化学习方面有过于严谨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值得当今社会的家长借鉴。夫妇二人从没有对子女们进行过所谓的“启蒙”教育,而是放开手脚,任凭孩子们自然成长。他们可以毫无拘束的自由追逐打闹,尽情的去拥抱美好的大自然。小玛妮雅就从这个时候开始认识了大自然,天生就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想必这或许就是她日后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最好理由吧。虽然他的父亲知识渊博,但是他从不刻意的要求子女们过早的翻阅科学书籍,而是希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慢慢的积累自己对知识的那份渴望后,逐渐的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日后可以专注的培养个人爱好。当然,作为父亲,他对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的。尤其是其母亲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家庭,更好的相夫教子,以至最后辞去了自己所热爱的教师职务,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家庭的角色当中。父亲的引导,母亲的陪伴,孩子们的成长愈加如意。好的教育方式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可是,想想我们如今的家庭教育,有多少家长能够做到这些?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心切,早已狠狠的剥夺了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权力。如今的教育提倡为学生减负,可是又有多少家长能够真正的理解到减负的真正意义所在呢?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断的忽略孩子们的感受,执意要求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培训班,钢琴班,美术班,英语班等等等等,孩子们在家长的鞭策下,在与众多家庭对比的压力下,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教育。作为家长的不能够真正的了解孩子们的兴趣所在,而是一味的要求子女们在各个方面都要表现突出,那么,可悲的是,最后也只能是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扭曲了孩子们纯真的本性,增大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的教育怎么会成功呢?为人父母,责任重大,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玛妮雅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理念与方式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发展方向,乃至影响子女们的一生。这样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大家思考以及借鉴。
可是,好景不长。玛妮雅的母亲和大姐在她还不满10岁的时候就相继病逝了,这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无非不是一莫大的打击。但是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将年幼的玛妮雅催到在地,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下,她便学会了独立,从此便磨砺出了非常坚强的意志。她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而是时刻用母亲的言行激励着自己。小学时候的玛妮雅,学习就非常的刻苦,求知欲望强烈,她从不会轻易的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上学后,她努力翻阅相关的书籍,整理资料,不断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同时,父亲对待事业的热情以及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也深深的感染着她。15岁时,她便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中学毕业证书。由于当时家境贫寒,没有钱供她继续读书,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选择做了家庭教师。直到1981年,她才有机会到巴黎大学深造,攻读物理学和数学,并且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虽然她的姐姐在求学过程中给予了她一定的支持,两人互相扶持,但是这对于当时贫困潦倒的生活来说,也是十分艰难的。可是居里夫人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继续在为梦想而努力打拼。整本书中,正是她在巴黎求学的这一段最为人动情,而且也最值得身为求学者的我们深思与反省。当时由于生活拮据,她只能暂住在姐姐家。但是后来,由于想避免各种干扰而专一求学,她便从姐姐家搬离,独自一人居住在一间阴冷的小阁楼上。巴黎的冬天格外寒冷,狂风刺骨,她仅有的一床薄被难以抵挡严寒。每天天还没有亮,她就起床学习,除了必要的吃喝之外,每天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从早到晚,一直到凌晨方就寝休息,第二天一早便又开始重复了这样的生活。仅有的那么一点生活费只能凑合着填饱肚子,根本谈不上增衣加被。看到这里,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言语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谈谈我们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吧。衣食无忧,生活实在是太安逸了。父母为我们创造了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环境,即便如此,我们都觉得这一切简直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父母供养我们上大学似乎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任务。他们必须要完成。而作为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又考虑过多少呢?高配笔记本,吃穿皆名牌,你有的,我一定有。过分的攀比,虚浮的内心。偶尔有些雄心壮志,但是却拿不出一点实际行动。有时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下定决心苦读书,但却总是三分钟热血,挡不住花花世界的妖娆诱惑。我们自以为自己做的很好,60分万岁,没有挂科,学业顺利,校规校纪,从不违背。快快乐乐的四年“奔波”,轻松的换来了一张所谓的“学历证书”。接着便意味深长的感叹到:“此已足矣。”可是你们有没有想到,为什么拿到了这个伟大的学历证书后我们仍然会四处碰壁?为什么成功人士寥寥无几?当时得知自己能够迈进大学校门时候的激情哪里去了?没错,这种激情早已在我们虚无的日子中悄悄的流逝了。如果我们能够拿出居里夫人三分之一的拼搏奋斗的劲头,也不会换来今天这般的无奈。所以,人若想成功,必须痛下决心,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才行。这才是“持之以恒”的魅力所在啊。我们求知的激情必须与浮躁的生活划清界限,毕竟,如果想成功的话,还是需要这样的激情作为精神支柱的。
当然,书中讲述到的居里夫妇的婚姻也是让人觉得羡慕的。爱情与婚姻理想而美满,事业与家庭也是和谐而统一。纯学术的交流,共同的科学理想,简陋的实验室,极其简单的婚礼,短暂而浪漫的骑车郊游蜜月旅行,配上美好的爱情,就是这一串的文字将二者紧紧的拧在了一起,开启了共同的爱情事业之路。这是何等质朴而又感人的一段佳话啊?在其短暂的婚姻生活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在艰苦的实验条件下,终于在1898年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双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就了科学研究史上的一朵奇葩!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拥有的学术思想。探索求知,必然是一段寂寞的慢慢长路,而不能临阵逃脱。只有足够的毅力,才能稳步的踏入知识的殿堂,从而真正的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