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汪晶
2011年10月6日,苹果公司的创始人,IT世界的传奇人物史蒂夫•乔布斯去世, 10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传》在全球发售,此书由著名作家 Walter Isaacson在过去两年与乔布斯面对面交流40多次、对乔布斯100多位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和同事的采访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说到乔布斯,人们也许会羡慕他的财富,也许会惊叹他的事业,也许想到的是他所带来的iPad和iPhone,以及他给予这个世界带来的新奇变化。在认真品读《乔布斯传》后,我深深感受到他是一个标准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者,经历坎坷,卓尔不群,敢于追求,勇于创新,他更是一个“不创新就等于死亡”的践行者。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有一天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正确的。”这是乔布斯的座右铭。在他眼里,生命有限,时间有限,可事业无限,这种矛盾恰如一场战斗。这个偏执的信念,强烈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培养了乔布斯时不我待的创造精神,帮助他战胜疾病、死亡和挫折,创造了IT行业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更激励着他在创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史蒂夫•乔布斯传》向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乔布斯,和他光鲜耀眼的成功相比,他经历坎坷,成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且性情孤傲、自私、冷漠、固执,习惯谎言与背叛,但他毫不畏惧,在内心深处的理想引领下,坚持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战斗,在工作中充满了激情和创意,正是这个复杂的人,最终成就了非凡的苹果,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乔布斯是一个私生子,早年被养父和养母收养。少年时代极为叛逆,喜欢披头士,曾经吸毒、辍学,成年后到印度旅行时对佛教禅学产生兴趣,并最终在日本拜师学习。大学期间,乔布斯认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伙伴沃兹。1976年,年仅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成立了一家电脑公司。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苹果公司。他们的事业,是从设计制造第一块电路板开始的,并因此积累了第一桶金。1980年,苹果公司在华尔街上市。一夜之间,乔布斯成为一名年轻的亿万富翁。之后,随着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他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但在1985年,因决策上的失误频出,乔布斯从苹果出走并成立了NEXT公司,取得了不俗的业绩。1986年,收购并创建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3D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开启了3D动画时代。1996年,在苹果公司负债累累的时候,乔布斯毅然回到苹果,拯救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并通过改革促使苹果扭亏为盈,现在苹果公司的名声更胜从前,创造辉煌。
乔布斯,一个标准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者,一个被父母遗弃的私生子,一个只能忍受六个月大学生活就退学的叛逆者,一个曾经吸食大-麻的“瘾君子”,更是一个“不创新就等于死亡”的践行者。读他的传记,给我的内心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乔布斯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身上的特殊品质是分不开的。
信仰。这里所说的信仰,并非关于宗教和哲学。而是个人的精神探求和行为准则。就是一个人的思想。乔布斯的独特力量,来源于他的独特童年。他生于加州,1955年。关于他的亲生父母,本书没有详细介绍。她妈妈生他时,估计还是个不懂事的少女,在50年代,单亲家庭或选择流产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于是,乔布斯被一个中产的家庭协议领养,他的养父是个蓝领工人,当过海军,后来去做汽车销售。加州硅谷的环境,有大量电子产品可以接触到,乔布斯因此对这些产生了兴趣,加上对于自己身世的疑惑,让他经常去思考人生的命题和追求科学意义。这同时也让他迷上了东方哲学。并且20岁时,他拉上一个伙伴,两人一起去了遥远的印度旅行。在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脚下,贫穷的物质条件和僧人坚毅宗教信仰,让他感触颇多。后来,乔布斯去念了大学,并接触到了禅学,又进一步改变了他的人生。使他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书上讲,他几乎每周都去练禅,老师是一个日本人。禅,讲究抛弃一切逻辑思维,进入一个生命自悟的状态,强调直觉。这正是乔布斯的特点之一。特殊的领养儿身份,造就了乔布斯独特的人生思想;少年时的印度之行,以及后来的的禅学热爱。这些都给予了他一种我们所无法理解的思想性格,就像某种信仰一样坚定。
性格。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影响他今后的人生。乔布斯的爸爸,是个极富说服力的销售员。这无形之中也感染了乔布斯。他因为不喜欢第一所高中,强行地说服了他的父母要求搬家。这种可怕的说服力,使得日后的乔布斯在创业道路上所向披靡。此外,乔布斯性格的另一标签就是坚韧。书中有一个经典的案例,乔布斯手下有一名程序员需要到租用的服务器公司去拷贝数据,但是该公司的老板拒绝了他,理由是苹果公司没付到期租金,而事实是记恨乔布斯之前对他不敬。后来乔布斯到了现场,答应这个老板会给他付钱,并叫手下去拷了数据。数据拷取完毕后,现场所有的人都在等着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只见乔布斯走到那老板面前说,你的服务器上没有我们的备份数据,我不会付你一分钱,你可以去死了!
品位。苹果产品什么如此欢迎?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苹果公司卓越的工业设计。在介绍苹果产品的视频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光头,络腮胡渣的中年男子。他就是Jonathan Ive, 苹果工业设计团队的副总裁。你手中苹果的外形,质感,材料都出在他的手里。苹果产品所散发的优雅,后现代感均出自于他的灵感。他是来自英国的一名设计师。他在英国所获得的声誉甚至高过《哈利波特》的作者杰克罗琳!正是乔布斯本人的独具慧眼,使得Ive能够在1996年进入苹果设计权力中心。后来凭借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设计帮助苹果度过了财政危机。除了优秀的设计团队之外,乔布斯本人也是个非常有品位的人。在一次访谈中,他评价微软是这样说的:they just have no taste!男人的品位还体现在他的伴侣上。乔布斯的老婆Laurene,是个双学位获得者,主修历史,后来学习经济,一度进入华尔街工作。在毕业之后,她独自一个人去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呆了几个月,为的是学习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和绘画。看到这一段时,我经不住感叹:好一个才女,艺术鉴赏家!
乔布斯很早就懂得,要是不喜欢生活中或世界里的某样东西,就改变它们,要么通过行动,要么通过纯粹的意志力量。Hoffman后来叹道,“现实扭曲力场有鞭策的作用,但接着现实会反击。”乔布斯是个探索者,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上的启迪以及身体的净化。在他整个职业生涯里,乔布斯抓住了多次机会,首先是成立了苹果,然后出走,直到1997年再回来。在一个大多数公司都在想方设法进行多样化经营的年代,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却反其道而行之,削减业务,精简产品,专注在相对较少的领域上面。如果他认定某样东西将来会获得成功,他会改变苹果整艘船的航向,朝一个方向进发。乔布斯的管理哲学之一就是,要不时地抛抛骰子,把公司赌在某个新的想法或科技上面。就算乔布斯癌症缠身,苦苦挣扎,他也很少慢下脚步。这个疾病反而帮他集中了精力,用来追求他最宏大的一些梦想。乔布斯不是个乐善好施的人。他对产品和成功充满激情,但直到病入膏肓后,他才开始伸出手来,和科技界的人分享智慧。
乔布斯曾经在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说过:“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告诉我们“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它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虽然乔布斯英年早逝,但他带给人们的却是广阔的事业、完美的追求、创新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相信自己,坚持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榜样!
生命有时会给你迎头痛击,但绝不要失去信念。生活也永远会有我们完全无法预料的东西,坚持把每一天都当成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战斗,让我们追随乔布斯去谱写自己人生的传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