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波拿巴传记
200930561217 江春燕
拿破仑•波拿巴,一个书写了欧洲新历史,拥有无数战争光环,却又失利病逝于圣赫勒拿岛的军事天才。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不少经典格言---- 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就出自于这位身高仅有1.55的巨人。
人家称他为天才,可天才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当其他军官在楼下的咖啡馆里或是在军团驻地酗酒、赌博和嚎叫时,拿破仑却在挑灯夜读。他斗室里的灯光似乎从不熄灭,同时他第二天仍然有充沛的精力。他研究了瑞士的地理和土耳其的历史、印度的政府和阿兹台克的宗教,他掌握了数学、拉丁文学、德文、自然科学。天才,是他22岁就掌握了常人30年40年都可能掌握不了的知识,奠定了其后生涯和青年阶段的基础;是他长年孤独,从自我毁灭中释然奋上;是他作为一个贵族阶层的最下端,一个外国人,深感前程渺茫后的自我拯救。
路德维希所撰写的拿破仑传中,抒发了对拿破仑至高的敬仰之情,一个诗人,数学家,骑士,野心家,军事奇才。然而,阴影总与光明同在,他并不是一个完人,他发动的战争有侵略性的一面,他主宰着一切,他奴役欧洲民族,可是他无愧于法兰西,纵使滑铁卢一战注定了他的战败,可是《拿破仑法典》却仍持续了法国法治体系的传说。正如雨果所说,拿破仑在罪恶中仍是伟大的。那些只会聒噪和作秀的人,是成为不了伟人的,时间会涤荡所有人,留在史册英雄薄上的只有雄才大略和主宰百万人心的人。
而拿破仑传记触动我心灵的,是即便是他这样一个传奇的人,居然也感叹自己生的太晚。他宁可自己是古罗马时代的人,因为在一个已经不相信奇迹的时代和欧洲这种地方,已经不会再演出一出高乃伊式的悲剧了。
固然,拿破仑是一个悲剧英雄,我觉得路德维西本人甚至在书中有这样的思想,假如拿破仑指挥的不是狡诈而平庸,时刻出卖领袖的塔列朗和那些不忠实的元帅,实际上只有一位真正的帅才那就是皇帝本人,而是意志坚定充满正直忠实精神的的斯太因和格乃斯瑙,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偏偏是只知道无政府主义的革命和浮华的法国人得到了这个天才,而他们却是断送天才,使得雄鹰折翅的无耻之徒。
这就是命运。他不幸生在了莱茵河的另一边。所以他既由于那场典型的法国式革命而起,又扮演了这场革命最后一个人物的角色,大革命的失败就在滑铁卢---莫斯科。
很多人指责拿破仑是一代枭雄,对人民、人性没有丝毫的概念。不可否认,一个狡诈卑劣的人可以或许得到很大的成功和名誉,但是永远也成为不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没有道德情操的人是不会拥有永久的光荣的。拿破仑在得知皇后难产做出的决定是,保母亲。这就是他人性中最辉煌的一面,胜过他的法典和战役,他绝不是一个只知道谋求实力的人,他的远见卓识不允许做出违背人性的决定,因为他追求的是流芳千古的荣誉,所以就不能够只局限于蝇头小利。一个真正的政治家绝对不是见利忘义的人,一个只图虚名的人,而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有良知的人。并且这样的一个痛苦与荣耀相伴,快乐与失败相随的人,又有谁能与之匹配呢?他的命运之轮已经书写了只属于自己的传奇,又何惧几百年后的闲言闲语。即使是这个伟人,也是有着道不尽的心酸。他统治着大半个欧洲,却是家庭的俘虏,他可以征服众多的国家,却没有真正得到过一个女人忠贞的爱情,他具有无双的天才,却为没有孩子而痛苦。这个半神,是那么伟大,又是那么可怜。难道英雄不都是这样具有神的不可思议,又有人的儿女情长吗?可是这位孤独的人,无论是约瑟芬•博阿尔内还是玛丽•路易丝都背叛了他。他的两次婚姻都服从了他的事业,却两次失败,他始终对于自己不能被接受到古老的世袭王室集团耿耿于怀,试图通过与旧贵族的联姻来获得他们的承认,但是他后来才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一个暴发户是永远不能做王的,除非他彻底消灭他们。或许这就是拿破仑政治思想的失策,也是他个人生活的悲剧。
或许,一首辛弃疾的词可以道出拿破仑的一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