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谱写的乐章
——读《贝多芬传》有感
2010级 英语一班 邹芬芳
酷暑时节,为了躲避夏日的躁动,我走进了书店,希望能在这儿找到心灵的寄托。不经意间,《贝多芬传》闯进了我的眼帘。贝多芬?这是一个从小就熟悉的名字。我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可又究竟是何等的伟大呢?我知道,他曾饱受病魔的折磨,可又到底到了哪种程度呢?我知道,他的人生有很多不幸,可又是哪些不幸呢?这种飘渺的“熟悉感”让我决定,我要打开这本书,我要好好地了解一下贝多芬的人生。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的一所破旧屋子阁楼上。这个背景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悲惨人生的开始。仿佛从他的出生起,人生对于他而言就是一场悲惨而残酷的斗争。同为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但贝多芬却不曾像莫扎特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他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父亲因为想开拓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四岁的时候就把他绑在洋琴前面,或者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家里。但值得庆幸的是,这并没有让贝多芬对音乐这艺术产生厌恶感,而恰恰激起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在贝多芬17岁的时候,他失去了他热爱的母亲。贝多芬与他母亲的情感是深厚的。在他写给朋友的信中,他曾这样说过:“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是我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呢?”
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全世界的情况也大都如此吧。在贝多芬少年时代,他就得操心经济的问题,他就需要盘算着如何挣出每日的面包。贝多芬是坚强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他童年所经历的苦难就已经磨练出了一颗坚强不催的心。而他成年后所经历的,更造就了他的伟大吧。
我一直以为贝多芬在他的艺术旅途遇到的唯一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耳聋。他是一个音乐大师,他需要敏锐的听觉,可上天偏偏在他事业最高峰时剥夺了他最不可缺少的听力,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无法接受的痛苦呢? 可看了《贝多芬传》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折磨他的病魔不仅仅只有耳聋而已。
在1796年——耳聋开始的前期,他患了慢性耳咽管炎,后来变成了严重中耳炎,因为治疗不善,随后成为慢性中耳炎,听觉逐渐衰退。在病情逐渐严重的这些年中,他瞒着自己的家人,朋友;他避免与人见面,因为他害怕自己的残废被人发现;他独自一个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别人轻声说话的时候,他只能勉强听到一点声音;当别人高声叫喊的时候,他的耳膜痛苦难忍……他的这些悲剧式的愁苦,从他的《悲怆奏鸣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的人生充满那么多的悲情,如果他能拥有一份幸福的爱情给与他力量的话,或许他还能时常感到幸福吧?可是命运对他还是那么的无情。贝多芬的情感之路也是非常坎坷的。他爱上了朱丽埃塔•圭恰迪妮(举世闻名的《月光奏鸣曲》为她而作),可后来她嫁给了一位伯爵;后来的他好不容易沐浴上了一段新恋情,他与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订婚了,可不久后又撕毁了婚约;贝多芬又钟情过约瑟菲娜,可后来她也嫁给了一位男爵。他不断地钟情,如痴如醉,不断地梦想着幸福,可却又立刻幻灭,随后是痛苦的煎熬。仿佛他生来就是受爱情的欺骗,做爱情的牺牲品。
当上帝关上了一扇门的时候,他总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贝多芬还是有过幸运的时光,或者说,是他骄傲的时光。凭借着他过人的音乐才华,他成为了欧洲的光荣。1824年他在维也纳举行演奏会,当贝多芬出场时,群众五次鼓掌欢迎,导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预交响曲引起的狂热的骚动。因为在如此讲究礼节的德国,对于皇族的出场,也只用三次鼓掌礼。贝多芬是自由的。当欧洲的文字被束缚的时候,他的声音还是自由的。他是伟大的自由之声,也许是当时德意志思想界唯一的自由之声。他时常提醒自己,他的责任是把他的艺术奉献给“可怜的人类”、“将来的人类”,为他们谋福利,给他们勇气,唤醒他们的迷梦,斥责他们的怯懦。贝多芬对于政府、警察、贵族,永远能自由地发表意见,甚至在宗教、公众面前也是毫无顾忌,大胆地抨击。他曾说:“统治者的贵族,什么也没有学到,什么也不曾忘记。五十年后,世界上到处都会有共和国”。警察当局明明知道这些,但是他们却让这个光芒四射的天才太平无事,他们认为贝多芬的批评和嘲讽是无害的梦呓。
不可否认贝多芬拥有如此高的地位与他是音乐巨人分不开,但作为一名音乐家,非但不为贵族而低头,而是站在皇族的肩膀上,拥有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即使说出一些侮辱、蔑视贵族的话也仍旧受人尊重,这种魄力的确让人不得不佩服!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如此伟大?是他令人惊叹的音乐才华?是他一直所颂扬的道德?不管怎样,在这一点上我是很佩服他的,也很为他感到高兴。我佩服的是他的勇气,是他的魄力。虽然他德高望重了,他有权势的保障了,但是他却“出淤泥而不染”,不为权势动心,不阿虞奉承,不随波逐流。他有他的思想,他有他的梦想,他敢于说出内心的想法,在一个思想被束缚的民族中敢于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后代的自由。即使在这个时代,我们也仍旧缺乏这种精神和正义感。
不记得从哪儿曾经看过一句“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宽恕”。贝多芬的心是非常宽广的。书上说,把贝多芬彻底摧垮的,除了日常的窘迫,还有那无穷尽的诉讼案:其中一部分是要人家履行津贴的诺言,另一部分就是为了争夺侄儿的监护权。他的兄弟卡尔死于肺病,遗下了一个儿子——卡尔。贝多芬将洋溢着的全部温情都灌注在了这个孩子身上。可是这个被热烈地爱着的侄子却并不配接受贝多芬的信任。卡尔其实并不缺少智慧,可是却不懂得珍惜。他满嘴谎言,行为中充满着虚伪,不懂得感恩,辜负了贝多芬对他的期望,还经常出入赌场,负债累累,堕落自己的灵魂。贝多芬还曾为他挨过一枪,差点为他送命。可即使如此,贝多芬在痛心之后,对卡尔还是充满父爱的。
对于贝多芬,能形容我心情的词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我佩服他的才华。我相信他的音乐才华里有先天的优势,可是这也需要靠后天去开启,去努力,去拼搏才能让有先天优势的音乐才华一点点流露出来,才能打造出更大的光芒。
我佩服他的毅力。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可贝多芬,整个世界死灭了之后,他又重造了世界,重造了音乐世界。
我佩服他的热情。虽然贝多芬曾有过人生的辉煌时期,可也仍旧逃离不了贫穷艺术家的命运——生活中缺乏面包。他的大部分人生是穷困潦倒的,有时候几个月辛苦创作的乐章,幸运的时候能换来那少得可怜的津贴,不幸运的时候甚至还被违约,分为无获。可尽管如此,他仍旧没有散失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欢乐的追求。生活中寻求不到欢乐,就在他的音乐中寻找。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就洋溢着对于欢乐的憧憬。可他的快乐却是用痛苦换来的。
我佩服他的勇气。贝多芬的人生是一路坎坷的,无论是工作,亲情还是爱情。从出生到离世,背景都是凄凉的。可即使如此,他还是顽强的与命运斗争着。即使面对耳聋那么大的苦难,他都能一个人顶着,不对任何人诉说。对于生活,他是无畏的。我无法想象大自然在他的体内赋予了如何大的力量让他拥有如此大的勇气来面对他的坎坷人生之路。
如果说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贝多芬的人生,那我觉得“这是一场命运的斗争”;如果这一场斗争一定要分一个胜负,那我说贝多芬胜利了。还有什么胜利可与这场胜利相比?波拿马的哪一场战争曾达到过这种超人的光荣?奥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阳光曾获得过这种心灵从未获得过的胜利?一个不幸的人,一个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肯给他欢乐的人,他不仅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欢乐,还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给与我们的后代。而他创造的欢乐,是用他的苦难换来的。他所写的每一篇乐章都是用他的生命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