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疯子,一线之隔
——《约翰•福布斯-纳什传》读后感
10日语 王力威
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约翰•福布斯-纳什,一个不折不扣的伟大天才,一个不折不扣的伟大疯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数学教授约翰•纳什是当今最著名的几个疯子之一,他疯狂离奇的经历被改编成电影《美丽心灵》后,在世界各地广为传诵。
就先从电影《美丽心灵》谈起吧。咋一看电影的名字会不知所云。其实《美丽心灵》这部电影的英文原名为《A Beautiful Mind》。市面上有两种翻译:《美丽心灵》和《完美大脑》。之所以会有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我想完全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Mind这个词本来既有头脑的意思,又有心灵的意思,而巧妙的是这部影片本身也讲述了头脑和心灵两方面的事情。
仿佛从古到今就是有那么一种聪明绝顶的家伙,他们的特点就是不会生活。他们有的人只会煮手表,有的人放荡酒嗣终死于江心,有的人生活过于不检点导致英年早逝,有的人喜欢把好好的美女虐待的生不若死。。。另一方面这个社会对待这种天才的态度也是各种各样。我们看到最多的往往是那些主要表达对其才智的仰慕之情,比如“阿玛迪斯”中对莫扎特的盛赞以及“鹅毛笔”中对撒德伯爵的标榜。
故事由1947年约翰•福布斯-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而拉开帷幕。一个捉襟见肘的穷小伙,一个获得只有两个名额奖学金的新生。如此反差的两个身份,也奠定了约翰•福布斯-纳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生活对于约翰•福布斯-纳什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未受人瞩目。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然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纳什的唯一安慰来自于他唯一的舍友浪子查尔斯,查尔斯关怀和鼓励给了孤僻的纳什一丝安慰。
故事迎来了第一个转折。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酒吧娱乐,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时光飞逝,转眼间纳什已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并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虽然这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时逢美苏冷战,科技的进步曾助美国在二战中取得胜利。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一个改变了纳什人生轨迹的人出现了——自称来自的美国国防部的威廉•帕彻邀请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中。同时,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不久他便与艾丽西亚结婚。
看似美满的结局,却即将迎来崩塌。一方面纳什与艾丽西亚过着平凡的夫妇生活;而另一方面,纳什为帕彻工作,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
故事的高潮就在纳什的工作被人知晓后,他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在大街上手足无措地飞奔,最后被警察带走。当他醒来之后,世界改变了。纳什的挚友查尔斯,查尔斯可爱的小侄女和威廉•帕彻都是纳什的幻觉。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一直存活于自己的幻想当中。
当然,艾丽西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但纳什的遭遇吓坏了艾丽西亚。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她也曾想离开已经神智错乱的纳什,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随着纳什的病情逐渐好转,他的人生又迎来了另一个高峰。鉴于纳什当年所提出的博弈论,即纳什平衡理论在经济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他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故事在纳什和妻子携手离开颁奖典礼后落下帷幕。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十分骨感。总体上看,纳什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刚好符合电影所渴望叙事结构:光彩照人的生活惨遭不幸最终又依靠顽强的精神获得了胜利。本片打动人之处,在我看来有两点。其一为纳什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再者就是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对纳什不离不弃、坚贞不渝的爱情。西尔维娅•娜萨在数学家纳什的传记《美丽心灵》中引用了纳什同事的一句话:“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纳什先生的生活正是这种困境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但同时也是个特例,因为他不光生活在上述两个世界中,现在还有了第三个世界:平庸无为的好莱坞电影市场的梦幻宫殿,在这里,各种暧昧不明的因素溶入了他们自信的陈词滥调以及新鲜骗取的眼泪中。
电影所声称的真实到底有多少是历史的本来面貌?首先就拿纳什和他妻子艾丽西亚来说吧。他们已经离婚了,虽然现在两人仍居住在一起。其次,纳什除了艾丽西亚之外还有一个前妻,并育有一儿。他同艾丽西亚结婚之前,他们有了一个叫约翰的孩子。同时,他还是另外一个也叫约翰的孩子的父亲,这是他同一个叫埃莉诺•斯蒂尔的女子生下的,纳什后来离弃了他们。他与许多男性有着强烈而明显的性关系,他甚至因为在加州圣莫妮卡的男卫生间中要求与人发生性关系而被捕,并且因此丢掉了他在研究与发展公司的职务。当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的时候,艾丽西亚与他离婚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金。艺术总是将人粉刷的光彩照人。其实是看起来并不美丽的心灵,一个高智商的男人和自己进行了一辈子的斗争。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幻觉,要命的是幻觉里存在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他比谁都聪明,比谁都内向,实际上他比谁都渴望着交流和出路。所以他憋坏了。这三个幻视幻听的对象,表达了他内心的三种渴望,应该也是反映了任何男人心里的三种渴望。 我们不妨来看看纳什潜意识中的三个幻想中的人物。
第一个出现的对象是他的室友。实际上他一直是一个人住。这个幻想中的来自葡萄牙的室友填补了他的寂寞,分担了他的困惑,在任何他需要的时候会马上出现在他的身边。第二个出现的对象是一个小女孩,是室友的外甥女,最开始出现在室友的口中,后来他真的见到了她,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失去了父母的可爱漂亮的小女孩。第三个对象是一个军方的人,他要求他为军方破译俄国的密码,后来又受到俄国人的追杀,这直接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
三个对象代表了他需要的三种实现。一种是永不背叛的友谊,最知心的朋友。一种是依赖感,就像需要保护的小孩。一种是事业上的自我实现。他那么渴望成功,以至于他幻想了一个强制他完成一些超级重量级工作的对象,而他潜意识里对这些工作还存在着排斥。有意思的是他并没有幻想一个女性,因为幸运的是他已经拥有了一个好老婆,更加幸运的是这个好老婆还是自己送上门来的。这样简直太好了,因为他可以不用成为一个性变态者。所以说天也并不总是妒英才的,这个女人,就是上帝送给他的美丽心灵,而他,也正是靠这个美丽心灵,实现了自己坎坷曲折的美丽心灵。
有意思的是,当纳什病情逐渐好转的时候,正是他的纳什平衡理论逐渐为人知晓的时候;而他病重之时,亦是他落魄之时。或许纳什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与他事业上的起伏,心灵中的寂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果故事在纳什精神分裂的时候结束,那么这会是一个寓言,用教导的口气告诉世人,欲望无边,即使那念头堂皇无私,也会堕入深渊。
可是纳什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在沉溺之后,选择无视自己的欲望,或者说,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三个代表着各自不同愿望和渴求的人始终环绕在他的左右,时时提醒着他,生活里总有什么是他“可以”得到的,“应该”得到的,提醒他这世界种种的不完美。纳什无法漠视他们的在他内心的存在,但是却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拒绝着他们。
于是,这个故事便成了一个传奇,他最终以一个疯子的姿态站在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上。他成了一个需要被仰视的伟大的人。
人与欲望之间,是一场没有硝烟永不会结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