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
10日语班 阮跃雅
《世界因你不同》是李开复的一本自传。其实我对李开复一直有着一种很特别的感觉,那是犹如追星般的崇拜。知道李开复,是一次偶然地听说,去了解李开复,是出于一种好奇的心理,而追崇李开复,则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喜爱。有时候会因为一本杂志刊登了李开复的文章或者访问而把杂志买下,也曾经为自己未能参加李开复在华工的讲座而难过。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粉丝,读着李开复的自传,了解着李开复的传奇人生,期待着有一日能得到李开复的指导。由于自己对于李开复的崇拜,读过很多名人自传,而这本《世界因你不同》是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
李开复将自己经过岁月沉淀的宝贵职场经验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自传的形式授受给后人,希望能带给更多人的启示,按照自己成长的道路,将他如何从一个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通篇读来,字里行间充满着自信的光芒,在多个全球顶尖公司里担任高管的职场经验让人眼界开阔,那份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和勤勉更让人心生钦佩。
也许有的人说李开复是天生聪颖,加上运气好,方成就了他的传奇。但是在我看来其实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李开复成功的原因,我觉得,李开复的成功是各种偶然和必然的巧妙的结合。
李开复是家中的幼子,自然受到很多宠爱,但是他却没有在宠爱中变得娇惯,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计划。当然他的妈母亲给了他非常大的支持,以至于李开复多次提到要感谢他的母亲。当他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更加锻炼了他的独立和意志力,在美国留学期间他无论在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美国他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给了他莫大的帮助,这些对于他后来的成功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些都是他进入微软之前的事情,没有多么传奇,但是让人惊讶的是每一次李开复都能抓住机遇。我认为,他后来的成功,可能就是这一件件事一块块拼图拼成的,他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李开复在小时候就被送到了美国,从小接受美国的教育,自然受到很多美式教育的影响。我们也总能发现很多富豪名人都喜欢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这是为什么呢。从李开复的自传中,我大概能知道一点其中的原因了,不得不承认美式教育方法的确和中式教育方法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特别是美国人对于责任感培养的重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在美国橡树岭高中读书的时候,他的一位数学老师艾伯特(同时在一所大学里担任兼职教授)看到他颇具数学天赋,就开始单独辅导他,而且动员他到大学里旁听她的课,由于那所大学距离橡树岭高中较远,艾伯特每次去大学上课之前都开车去接他,如此风雨无阻,竟坚持了一年之久。看到这里,你会明白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差距在哪里,在责任意识上,中国的教育只对抽象的“学生”群体负责,而美国的教育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学生负责,由此,经历过东西方两种不同教育的李开复不禁发出惊叹:世界上竟有这么好的老师!正如李开复所言,艾伯特和许多其他的美国老师一样,并没有仅仅把教师当做一个职业,而是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这是我们不易观察到的美国教育所具有的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决定了中美两国教育的差距。
第二件事发生在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一个暑假,法学院的院长听说他是学校里有名的编程高手,就开出每小时7美元的工钱请他为法学院编写一个选课系统,他一口答应下来,却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继续疯狂地玩着他的桥牌,等到7月底他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如梦初醒,这个程序的复杂程度远超他的想象,最终他没能兑现“8月初就可以让程序跑起来”的承诺,他原以为拖几天在开学之前完成就可以了,没想到院长直接把编程的任务交给要价更高的承包商去做了。这也许是李开复辉煌的学生生涯中遭受的最大挫折,美国人对于责任的重视给他上了一课,也让我们对印象中自由散漫的美国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无可否认,美国教育对于李开复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个关于两国教育方面的差异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以上只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一点点思考,接下来还是继续谈李开复的传奇人生和他成功的原因吧。
我个人认为,虽然李开复是成功的,但并不能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模仿,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去学习一些他如何在困境、逆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承受能力,以及汲取他在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肯定,李开复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是大不相同的,家庭深厚的文化熏陶也不是普通人所拥有的,所以造就他善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敢于挑战未知的世界和领域。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如何面对困境,并如何从艰难中站起来,我们也可以学习他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去管理下属,如何去发挥团队的力量,“制定并与员工分享美好愿景,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参与感合积极性,可以让整个团队保持激昂的斗志和坚定的方向,这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始终保持勇气:“我终于意识到,失去勇气就意味着丧失了面对挑战的机会,不但于是无补,还可能让我终生悔恨。人生在世,我们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并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我们不仅要学习李开复具有旺盛的斗志和勇气,更要学习他那宽容大度的胸怀,容天下难容之事。
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李开复之所以最后选择相对落后的中国作为自己的舞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父亲未了心愿,毕竟他对于祖国的印象和感情很少。所以,一个成功的人士,一定是具有很多美德的人,孝敬父母是成功的基础之一。
乐观的面对并接受所有的困境和低谷,在他遭遇官司以后的感慨中这样写道:这段日子让我感慨万千,我既体会到人情的凉薄,同时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对于一些伤害我也将其当作人生一种宝贵的历练,因为,每一种创痛,其实都会带来一种成熟。
最最欣赏的是书的结尾的一段话:“所谓成功,并不意味着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职位,而是取决于内心的一种状态。一个快乐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最富有的人”。虽然李开复是一个拥有财富,拥有社会地位,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拥有一种从容平静的快乐,他有温馨幸福的家庭,有可爱的女儿,有贤淑的妻子。所以他是成功的。
世界不会因为我而改变,但因为有我而不同。“成功并没有绝对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这个前提之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