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自述》读后感
10级科技英语2班 邬嘉华
今年的暑假不太漫长,大二的暑假基本上是被各种各样的事物给充斥着,一边学习着有关于如何填写自己的简历,一边还要看看各种的考研高招,如果说大学一年是玩过的,大学二年是游过的,那么大学三年是发奋的,一个人如果连临急抱佛脚也不会的话,即使有使不完的运气,也总会有倒霉的一天。既然走着好运,就必定做好走霉运的准备,更何况我们并不是受到上天所眷顾的人们,因而发奋积累自身的能力和增加经验才是我们所必须要做的。
可以说,我是一个异常幸运的人,因为在假期开始之前就已经找到一个正经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没错在一家报检公司中当个小文员,虽说时间并不算长但也不短,一个月的时间。不过能够学习到的东西真的并不多,从老板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去培养一个将来不在这里工作的人,浪费时间,而且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并且好好的掌握,毕竟那是属于技能类的东西,更何况即使从事于这一行业也好,不一定会在自己的公司进行工作无谓帮自己的对手培养人才。其实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在历史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范增曾对项羽多次地声明道,如果项羽身边的执戟郎中韩信用不上的话,那么最好就把他就地解决免得给别人提供人才,而项羽之后没有听从自己的亚父的好言,所以使得韩信有机会投靠刘邦,可以说,这一点为项羽的打败起到很大的因素。所以,身为一名公司的老总在用人的时候必须小心谨慎。当然,现在的阶段还不算是你死我活的处境,因此我想那位老板应该是出于让我的压力不会过大的原因吧。不过却没有从我自身的心理出发,相对于同期的人来说,我所学到的知识还不及别人的一半,款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我的态度是一种比较放置的态度,这一切都使得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或许这就是我的真实价值吧。
是金子总会发亮,这一句话一直深刻在我的心中,但是,千里马常有伯乐则不常有。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到这样的位置才能真正地开始发光发亮,那么在找到这样的一个机会以前我们该怎么办呢?既然一定有属于自身的岗位,那么何必苦苦去学习呢?人生的意义在于何方呢?一切一切的疑问涌上了我的心头,这是因为自己第一次将课本上的硬道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出来产生的化学反应,但是,这样的反应所孕育出来的结果不一定是好的可能是坏的,不过也正当这时我遇上了《周恩来自述》这本书。
那是在我帮家里忙将屋里的茶叶清理出来的时候发现的,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买回来的,上面还写着十分稚气的名字,不知不觉间,十年过去了。在那个时候,我只知道吃睡玩,学习上根本没有放什么心思,不过无可否认的是,那是我最为欣慰的童年,因为不像其他的孩子要去学习各种的技能或是各种的补习,因而自身的童年没有被扼杀这是我无比自豪的一点,当然也有赖于我的父母亲那么努力的提供这样的一个环境给我,也不难看出来,他们有先见之明,知道我终有一天会遇上人生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所以才会买回来这本书,只不过我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罢了。不过,十年后的我已经不一样了不再是当年鼻涕孩了,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人生的前路必须由我自己去掌握,自己的人生必须由自己书写,父母的帮助是一时的,自己的意志才是一辈子的,当父母不能再帮助自己的时候,也就是要走出去的时候了。
老实说,《周恩来自述》这本书并没太多的语言色彩在里面,更多的给人的感觉是亲切平易近人的,无过多文言词汇的装饰更能突显总理的朴实。印象深刻的一点在于开篇自述的时候,周总理介绍家乡的时候,先说明了绍兴社会的中上层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封建知识分子,一种是商人。接着有说明了家里近几代都是绍兴的师爷。到了后面才道明了自己的身上流着农民的血液,家里的贫困和艰苦。这一切都像是家里的杂谈一般,可以将一个如此敏感的话题用如此平淡的话语去一概而论,实在是非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可见,总理就平时和人打交道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巧是非一般所能达到的。再到后来谈论到了自己的刻苦生活为了帮补家中的一部分开支以及自己定的学习生涯,艰苦在他眼里在已经是平常的事了,真正沉淀在他心中的,是他那真真确确坚韧的意志。
一杯茶下肚,缓缓地呼了一下,意识再次回到了以前的记忆中去,那时候我还在念小学,那时候的我们每天晚上九点半的时候就必须熄灯上床。虽说,小孩子的精力是无穷无限的,但是到了一定的钟点,我们必然乖乖倒下,进入梦乡。根本是没有经历过通宵达旦的时候,所以也无法理解到当时课文中周总理的那番坚韧以及辛苦,或许能通过老师的片言只语了解到,但只有实际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那是一件何等艰难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人有如此大的耐心和注意力去通宵工作呢?他的心里到底装载的是怎样的东呢?这是我到现在也一直搞不懂的东西,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活到这已经用不了了。并不是意味着这是一个错误的道理,只是它的适用范围和我的已经不相一致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考虑问题的层次上,我远不及总理的高。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的能力的四个阶段,也是人的发展阶段。对于我来说,既不用担心家里的问题,因而只需要考虑自身利益的问题,但是周恩来同志不同,他是站在一个国家的层面去考虑问题,因而负担着比一般百姓要沉重得多的负担,自然所需要的毅力和坚韧必然比别人多。但是,是什么让他能够下定如此大的觉醒去做这样的事呢?出发点就是为了光复中国,同时作为一名百姓了解到基层的痛苦和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周总理比谁都淡化自己的家庭,并不是刻意地回避,而是他明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苦与泪,自己的说出来也没有什么好突出的,真正要去做的要去实施的,是让中国独立崛起,这样才能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这才是真正要落实的,要努力的。
周总理心中所怀的报国之心是值得让中华儿女学习的。不过,从周总理的身上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地方不单单只有那一份赤诚的爱国之心,还有的就是那份沉稳实干的心。在阅读过《周恩来自述》后,我又去了解有关于轴总理的一些有名的语录,而这些语录都是与实干和学习脱不了关系的。在周恩来自述中已经多次地体现出了周总理对于学习的看重,无论是到法国的留学,还是去日本进行勤工俭学,都体现出了对于知识的一种追求和尊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真抓实干的精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的好榜样。
如今,当我再次看待这个假期的实习工作,少了一分的不满,多了一份的收获。重新审视那次的经历,其实也不失为审视自身的一次的机会,自己的不足,自己的需要,只有将自己放到社会中才会知道,也只有将自己与整个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会懂得内心深处的真正最求,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前进的动力。人生在世,有多少时候是平静的,更多的是变迁,每一次的邂逅是一种新的契机,这种契机之下,能将人引向成功,也能指引到失败。关键的是,在这个十字路口中是谁来引导自己,今天,我有幸遇到了周总理,即使是短暂的接触,不过他的对学习的看重与自身的实干相结合这一点却让感受无比的深刻,也让我再次了解到了自身的缺陷以及目标,在放眼于自身的发展的同时,必须将身为中国人的使命牢记于心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的一个学年要开始了,面对即将告别的大二生活,不禁发出了一点感慨,但是,感叹已经逝去的昨日是没用的,更多的是要放眼未来,着手现在,以历史为镜,明辨自身,学以致用,踏实做事,这才是我真正应该去做的,才是我的战场。这个假期,是我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知晓了自己站在十字路口中,那么要做的就是看清楚那一条才是我应该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