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术活动
【2012年暑期读书报告】——2011本科生党支部简耀君
尼尔逊曼得拉自传A Long Walk to Freedom读后感
之前就知道曼得拉先生为了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罗本岛上度过了二十多年,是南非乃至世界的英雄,由此对曼得拉先生怀有崇高的敬意。可惜一直没有时间读一读他的作品,这个暑假,我终于读了他的自传,心灵更是受到不小的震撼。在为曼得拉先生高尚的品格感动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总的说来,该书是以小见大,短短的一句话却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读罢本书,我对曼得拉先生有了更多的认识。
自传的一开始给我们描绘了曼得拉先生的家乡之境,虽然字数不多,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条典型的非洲村落,依山傍水,羊马成群,俨然一派非洲草原的秀美景色。就是在这草原上,曼得拉先生与他的小伙伴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而那时,母亲也在他的成长,他品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指引着他健康成长。转眼就到了要上学的年纪,由于母亲是个基督教徒,知道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在她母亲的劝说下,父亲也同意让他上学,曼得拉先生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为他后来成为一名律师,为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而奋斗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的第一天,他得到了自己的英文名字——尼尔逊。经过了几年的学习,他到了约翰内斯堡,成为了一名律师,工作之余,他常和自己的孩子去做运动,并喜欢用拳击这项运动来作为释放压力的方法。接着,曼得拉先生就开始写罗本岛上那些异常艰苦的日子——那如地狱般折磨却也磨砺他更加坚强的27年。书的最后,曼得拉先生重获自由,走出罗本岛的那一刻,正是他为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而奋斗的开始。
从曼得拉先生的自传中,我受到了深深的鼓舞,更为曼得拉先生伟大的品格所折服。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曼得拉先生的大爱。不管是对家人,对南非人民,还是对曾经迫害他的人,他都给予无私的爱,无私的关怀。他说,“我们的做法是去教育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的敌人。因为我们相信,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改变自己,而我们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影响他们。”这是一段很打动我的话,他说的他们,指的就是那些压迫他的狱卒。而尽管面对的是冷酷无情不把曼得拉先生他们当人看待的狱卒,他却给予了大度的宽容,依然想帮助教育这些狱卒。纵观整本书,处处都能感受到曼得拉先生伟大的对世人的爱,其中尤为对家人的爱最让我难忘。“It was tremendously frustrating not to be able to touch my wife, to speak tenderly to her, to have a private moment together.”这是他在罗本岛上第一次与妻子温妮相见时心里的感受。他很想拥抱自己的妻子,很想向她诉说心里话。但是连这小小的愿望也不能实现。他只能远远地看着她,只能听着她的声音,但他也已经很满足。在那短暂的30分钟里,他首先告诉妻子他的身体还好,叫她不用担心,叮嘱她要好好照顾自己,然后就是依次问家里的情况,问母亲是否安好,孩子听不听话。对话中,他因自己不能照顾妻子而感到深深的愧疚。所以,当狱卒喊时间已到时,他很想在那探访室里徘徊,想保留那份妻子仍在自己面前的感觉。这些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曼得拉先生对妻子的爱。因为对家人的挂念,对来信的渴望便变得十分强烈。“A letter with ill tidings was always preferable to no letter at all.”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家的牵挂。而“A letter was like the summer rain that could make even the desert bloom.”则更能体现家对他的重要性,家人的健康幸福就是他最大的安慰。当他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心如刀绞,更让他悲痛的,是他不能亲自为母亲下葬,尽一个儿子的职责。母亲的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悲痛中。他说,一位母亲的去世会让一个人去回想和评价自己的一生。母亲生前所遇到的困难与穷困,常常使他自问他自己所做出的抉择——把其它人的幸福放在自己家人幸福之前,是不是正确的呢?他说,尽管到最后他母亲给予了他支持,但是这也不能减少他的悲伤。他依然为自己不能使母亲的生活更加舒服和没能亲手安葬母亲而自责。曼得拉先生对母亲的深爱,让我感动,让我深思。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几乎每个人都自称为忙人。于是,很多人只知道工作,不肯花时间回家看看父母,多陪父母吃顿饭,聊聊天。他们知道在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买礼物以表孝意,可是他们不知道,其实父母什么也不奢求,就是想孩子能多点陪伴他们。更有甚者,因为父母患了难治之疾,竟狠心将他们抛弃,不闻不问,让人心寒。我想,要是大家都能向曼得拉先生学习,我们社会就一定会变得和谐有爱。
曼得拉先生给我第二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勇于抗争精神。一开始的时候,当局让他们去凿石头。每天,狱卒都会给他们任务,起初,每个人都勤劳地工作,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接着,任务一天天加重,严重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于是,曼得拉先生就和其他人一起反抗,减慢工作速度作无声的抗争。当时,所有人被强迫穿短裤。于是,从第一天到罗本岛后,他就抗议要见监狱的负责人,要求他为狱中的人都配上长裤。没多久,狱卒给了他一条长裤,他却拒绝接受,因为他要求的是每个人都能得到长裤。之后,他们又被安排去挖石灰,白天耀眼的阳光对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曼得拉先生又一次上诉抗议,要求为他们配上太阳眼镜。当局置之不理,他就一次又一次地上诉,直到十三年以后才获得太阳眼镜。“For us, such struggles for sunglasses, long trousers, study privileges, equalized food were corollaries to the struggle we waged outside prison. The campaign to improve conditions in prison was part of the apartheid struggle. It was, in that sense, all the same; we fought injustice wherever we found it, no matter how large, or how small, and we fought injustice to preserve our own humanity.”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对曼得拉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是说,提高监狱生活条件的抗争是抗争种族隔离制度的一部分,哪里有不公平,哪里就有抗争,无论这抗争是大是小,我们抗争是为了保护我们作为人的本质。我想,这就是他的信仰与追求。正是这个信念与追求,鼓舞着他为废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而不懈奋斗,作出伟大的贡献吧。同时,他的抗争都是理智和合理的。有时候,当他日夜盼望家里的来信,狱卒告诉他有他的来信但却说不能给他时,他心里感到极度愤慨,但他依然没被愤怒冲昏头脑,而是用极大的忍耐,抑制心中的怒气,通过正当的途径诉讼抗议。还有一次,监狱里的人为了抗议伙食的恶劣,进行了一次绝食抗议,曼得拉先生也自然加入了绝食的队伍。本以为他是支持这次活动才参加的,可他却说不赞同这种做法,虽然最后当局妥协了,但是这种抗争方法太过消极,他认为,当局要他们干什么他们偏不干什么,这才是积极的抗争。而相反,让自己挨饿,用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抗争,说不定那些当权者很享受看到他们挨饿呢。我认为他分析得十分有道理,勇于抗争固然需要,但是必须讲求方法,否则只会事倍功半。曼得拉先生不仅勇于抗争,而且善于抗争,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曼得拉先生还勤于思考,能从身边的事情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被判的罪与政治有关,所以他每半年只能写和收一封信,有一个访客。他说这是监狱里最不人道的一个限制,和家人的交流是人类的权利,当局不应该限制。有一次,他在看报纸的时候被发现了,被判隔离三天和断粮。在这个过程中,他感悟到只要坚定的信仰,即使我们的胃空空如也,我们的精神依然感到富足。还有就是他认为监狱里最重要的人不是监狱负责人或其他,而是狱卒,并且用了一个求毯子的例子说明。这些,都让我看到曼得拉先生勤于思考的一面。
“When I walked out of prison, that was my mission, to liberate the oppressed and the oppressor both. Some say that has now been achieved. But I know that that is not the case. The truth is that we are not yet free; we have merely achieved the freedom to be free, the right not to be oppressed. We have not taken the final step of our journey, but the first step on a longer and even more difficult road. For to be free is not merely to cast off one's chains, but to live in a way that respects and enhances the freedom of others. The true test of our devotion to freedom is just beginning.”最后,我引用曼得拉先生的这段话作为结尾,因为每次看到这段话,我都会感觉充满力量,因为它鼓励着我勇敢前行。
之前就知道曼得拉先生为了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罗本岛上度过了二十多年,是南非乃至世界的英雄,由此对曼得拉先生怀有崇高的敬意。可惜一直没有时间读一读他的作品,这个暑假,我终于读了他的自传,心灵更是受到不小的震撼。在为曼得拉先生高尚的品格感动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总的说来,该书是以小见大,短短的一句话却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读罢本书,我对曼得拉先生有了更多的认识。
自传的一开始给我们描绘了曼得拉先生的家乡之境,虽然字数不多,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条典型的非洲村落,依山傍水,羊马成群,俨然一派非洲草原的秀美景色。就是在这草原上,曼得拉先生与他的小伙伴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而那时,母亲也在他的成长,他品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指引着他健康成长。转眼就到了要上学的年纪,由于母亲是个基督教徒,知道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在她母亲的劝说下,父亲也同意让他上学,曼得拉先生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为他后来成为一名律师,为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而奋斗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的第一天,他得到了自己的英文名字——尼尔逊。经过了几年的学习,他到了约翰内斯堡,成为了一名律师,工作之余,他常和自己的孩子去做运动,并喜欢用拳击这项运动来作为释放压力的方法。接着,曼得拉先生就开始写罗本岛上那些异常艰苦的日子——那如地狱般折磨却也磨砺他更加坚强的27年。书的最后,曼得拉先生重获自由,走出罗本岛的那一刻,正是他为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而奋斗的开始。
从曼得拉先生的自传中,我受到了深深的鼓舞,更为曼得拉先生伟大的品格所折服。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曼得拉先生的大爱。不管是对家人,对南非人民,还是对曾经迫害他的人,他都给予无私的爱,无私的关怀。他说,“我们的做法是去教育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的敌人。因为我们相信,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改变自己,而我们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影响他们。”这是一段很打动我的话,他说的他们,指的就是那些压迫他的狱卒。而尽管面对的是冷酷无情不把曼得拉先生他们当人看待的狱卒,他却给予了大度的宽容,依然想帮助教育这些狱卒。纵观整本书,处处都能感受到曼得拉先生伟大的对世人的爱,其中尤为对家人的爱最让我难忘。“It was tremendously frustrating not to be able to touch my wife, to speak tenderly to her, to have a private moment together.”这是他在罗本岛上第一次与妻子温妮相见时心里的感受。他很想拥抱自己的妻子,很想向她诉说心里话。但是连这小小的愿望也不能实现。他只能远远地看着她,只能听着她的声音,但他也已经很满足。在那短暂的30分钟里,他首先告诉妻子他的身体还好,叫她不用担心,叮嘱她要好好照顾自己,然后就是依次问家里的情况,问母亲是否安好,孩子听不听话。对话中,他因自己不能照顾妻子而感到深深的愧疚。所以,当狱卒喊时间已到时,他很想在那探访室里徘徊,想保留那份妻子仍在自己面前的感觉。这些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曼得拉先生对妻子的爱。因为对家人的挂念,对来信的渴望便变得十分强烈。“A letter with ill tidings was always preferable to no letter at all.”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家的牵挂。而“A letter was like the summer rain that could make even the desert bloom.”则更能体现家对他的重要性,家人的健康幸福就是他最大的安慰。当他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心如刀绞,更让他悲痛的,是他不能亲自为母亲下葬,尽一个儿子的职责。母亲的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悲痛中。他说,一位母亲的去世会让一个人去回想和评价自己的一生。母亲生前所遇到的困难与穷困,常常使他自问他自己所做出的抉择——把其它人的幸福放在自己家人幸福之前,是不是正确的呢?他说,尽管到最后他母亲给予了他支持,但是这也不能减少他的悲伤。他依然为自己不能使母亲的生活更加舒服和没能亲手安葬母亲而自责。曼得拉先生对母亲的深爱,让我感动,让我深思。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几乎每个人都自称为忙人。于是,很多人只知道工作,不肯花时间回家看看父母,多陪父母吃顿饭,聊聊天。他们知道在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买礼物以表孝意,可是他们不知道,其实父母什么也不奢求,就是想孩子能多点陪伴他们。更有甚者,因为父母患了难治之疾,竟狠心将他们抛弃,不闻不问,让人心寒。我想,要是大家都能向曼得拉先生学习,我们社会就一定会变得和谐有爱。
曼得拉先生给我第二深的印象就是他的勇于抗争精神。一开始的时候,当局让他们去凿石头。每天,狱卒都会给他们任务,起初,每个人都勤劳地工作,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接着,任务一天天加重,严重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于是,曼得拉先生就和其他人一起反抗,减慢工作速度作无声的抗争。当时,所有人被强迫穿短裤。于是,从第一天到罗本岛后,他就抗议要见监狱的负责人,要求他为狱中的人都配上长裤。没多久,狱卒给了他一条长裤,他却拒绝接受,因为他要求的是每个人都能得到长裤。之后,他们又被安排去挖石灰,白天耀眼的阳光对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曼得拉先生又一次上诉抗议,要求为他们配上太阳眼镜。当局置之不理,他就一次又一次地上诉,直到十三年以后才获得太阳眼镜。“For us, such struggles for sunglasses, long trousers, study privileges, equalized food were corollaries to the struggle we waged outside prison. The campaign to improve conditions in prison was part of the apartheid struggle. It was, in that sense, all the same; we fought injustice wherever we found it, no matter how large, or how small, and we fought injustice to preserve our own humanity.”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对曼得拉先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是说,提高监狱生活条件的抗争是抗争种族隔离制度的一部分,哪里有不公平,哪里就有抗争,无论这抗争是大是小,我们抗争是为了保护我们作为人的本质。我想,这就是他的信仰与追求。正是这个信念与追求,鼓舞着他为废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而不懈奋斗,作出伟大的贡献吧。同时,他的抗争都是理智和合理的。有时候,当他日夜盼望家里的来信,狱卒告诉他有他的来信但却说不能给他时,他心里感到极度愤慨,但他依然没被愤怒冲昏头脑,而是用极大的忍耐,抑制心中的怒气,通过正当的途径诉讼抗议。还有一次,监狱里的人为了抗议伙食的恶劣,进行了一次绝食抗议,曼得拉先生也自然加入了绝食的队伍。本以为他是支持这次活动才参加的,可他却说不赞同这种做法,虽然最后当局妥协了,但是这种抗争方法太过消极,他认为,当局要他们干什么他们偏不干什么,这才是积极的抗争。而相反,让自己挨饿,用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抗争,说不定那些当权者很享受看到他们挨饿呢。我认为他分析得十分有道理,勇于抗争固然需要,但是必须讲求方法,否则只会事倍功半。曼得拉先生不仅勇于抗争,而且善于抗争,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曼得拉先生还勤于思考,能从身边的事情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被判的罪与政治有关,所以他每半年只能写和收一封信,有一个访客。他说这是监狱里最不人道的一个限制,和家人的交流是人类的权利,当局不应该限制。有一次,他在看报纸的时候被发现了,被判隔离三天和断粮。在这个过程中,他感悟到只要坚定的信仰,即使我们的胃空空如也,我们的精神依然感到富足。还有就是他认为监狱里最重要的人不是监狱负责人或其他,而是狱卒,并且用了一个求毯子的例子说明。这些,都让我看到曼得拉先生勤于思考的一面。
“When I walked out of prison, that was my mission, to liberate the oppressed and the oppressor both. Some say that has now been achieved. But I know that that is not the case. The truth is that we are not yet free; we have merely achieved the freedom to be free, the right not to be oppressed. We have not taken the final step of our journey, but the first step on a longer and even more difficult road. For to be free is not merely to cast off one's chains, but to live in a way that respects and enhances the freedom of others. The true test of our devotion to freedom is just beginning.”最后,我引用曼得拉先生的这段话作为结尾,因为每次看到这段话,我都会感觉充满力量,因为它鼓励着我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