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年暑期读书报告】——2011本科生党支部廖一入
发布时间:2012-09-19
访问量:
146

                            暑假读书报告
      暑假期间,我去新华书店读了一本华莉丝.迪里(Waris Dirie)的自传——《沙漠之花》(Desert Flower),作者华莉丝是一名索马里超模、作家、演员和人权活动家,曾被评为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范之一。
《沙漠之花》讲述了华莉丝在索马里度过的悲惨童年,深深的抨击了非洲割礼术对非洲女性的摧残。
1965年,华莉丝•迪里出生于索马里加勒卡约的一个游牧部族,一个女孩因为童年的灾难,她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五岁时被迫接受了数年前已经夺去她亲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礼;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老叟,赤脚逃婚在沙漠中差点成了狮子口中的食物。贫穷时常伴随着偏见、无知和人为的苦难。在Waris插叙的童年段落里,我一直在想贫穷和亲情的关系。可以说,日子艰苦,一个有爱的家庭也可以很幸福。那是因为艰苦还不够吧!当生活的贫穷到了Waris Dirie生活的非洲小村庄,即使有亲情,亲情也要为无奈与无知让路。当13岁的Waris被母亲送上飞机,母亲转头就走了,连个不舍女儿的表情都没有,这就是贫穷的力量,它把最柔软的母性打磨成了死一样的麻木。18岁的她还不会说英语,背景离乡到达英国伦敦后,她起初寄居在富有的亲戚家中,并为他们工作。在和雇主闹翻后,华莉丝进入了当地的一家麦当劳工作,勉强得以维持生计。
俗话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摄影师特伦斯•多诺文发现了华莉丝,并帮她争取到了出镜1987年倍耐力日历封面的机会。从那时起,华莉丝开始了她的模特生涯,先后担当了香奈儿、李维斯、欧莱雅和露华浓等公司顶级设计师的广告模特。
1987年,华莉丝在詹姆斯•邦德电影《黎明杀机》中出演了一个小角色。她曾登上过伦敦、米兰、巴黎和纽约市
的T型台,并曾出现在《ELLE》、《魅力》和《时尚》等
时装杂志上。1995年,BBC为其模特生涯拍摄了一部名为《游牧人在纽约》的纪录片。
1997年,在到达模特事业的高峰后,华莉丝在接受女
性杂志《美丽佳人》记者劳拉•齐夫采访时坦陈,她在幼年
时曾接受过女性生殖器切割;这场采访后来被全球媒体广
泛报道。同年,华莉丝成为了联合国废除女性割礼的亲善
大使,随后回到了祖国索马里寻找其母亲。
     1998年,华莉丝发表了她的第一部作品《沙漠之花》(Desert Flower),这部自传迅速成为了国际畅销书[2]。她后来还先后发表了《沙漠黎明》
(Desert Dawn)、《致我母亲的信》(Letter To My Mother)、《沙漠之子》(Desert Children)
等畅销书,后者在一场欧洲反对女性割礼的运动发起时同步推出。
2009年,一部基于华莉丝《沙漠之花》一书拍摄的故事长片正式发行,由埃塞俄比亚超
模利亚•凯贝德(英语:Liya Kebede)担纲主演。[3]迄今为止,这部电影已在法国、西班牙、
希腊、波兰和巴西等20多个国家上映。2010年1月,这部电影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亚电影奖中
赢得了“最佳影片”奖。[4]另外,它还被提名德国电影奖“优秀故事片”金奖,并在圣塞瓦斯蒂
安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最佳欧洲电影”观众奖。
90年代成为超模的华莉丝,并没有沉醉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反而心系索马里,要救其
他女童脱离割礼的苦海。1997年,华莉丝放弃了她的模特事业,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反对女
性生殖器切割的工作上, 同年,她成为了联合国废除女性割礼的亲善大使,写自传讲割礼
的锥心之痛,唤起世界关注索马里女童的苦难。2002年,她在奥地利维也纳建立了华莉丝•
迪里基金会,这是一家致力于提高公众对女性割礼危害认识的组织。2009年1月,华莉丝与法国富豪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及其妻子萨尔玛•海耶克一同创建了PPR基金会,致力于保护女性的尊严和权利。华莉丝还发起过沙漠黎明基金会,致力于为索马里的学校和诊所筹集善
款。华莉丝曾多次因其人道主义工作和作品得奖.
     对于这种能激发人性内心加强力量的文字或者影像,我一向是没有控制力的。《沙漠之
花》增加了大量成年Waris Dirie在伦敦的经历——看一个保守的非洲姑娘成长为一个世界
顶级名模。苦难已经够多了,残酷的童年确实让观者内心痛苦,我很喜欢<沙漠之花>的做
法。看一个女孩的蜕变、文化差异和时尚界的一角确实比大量的苦难童年舒服。  

  看Waris Dirie被星探发现,被打造成名模,这种人生
的BIG DAY已经不算什么。在世界的角落里,一个女孩,
独自一人走出了沙漠,在饥饿、疾病、恶劣的环境中神奇
的活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就像她外婆说的那样,
也许这是安拉的旨意。可能神的旨意早有安排,将这个女
孩送到了国际大都市伦敦。就像俗气的成名故事一样,她
也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这也许就是她生命的转折点。因为
此后她天生的资本——独特的面孔与出众的身材,让她在
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她再也不是那个贫穷落后无知甚至
野蛮的村落里,那个缺水少粮的茫茫戈壁里无名的生命。
她站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将生命最美的一面呈现出来。她
不再默默无闻,成了国际瞩目的大明星。从世界的角落走上世界的舞台,一个生命似乎注定
不平凡,注定要为这个世界带来点什么,可是她的任务却远远比这个要沉重。
  
   著名杂志采访她时问了她的生命转折点是什么。大家似乎都对“偶遇贵人”的故事百听
不厌,都在等待从她口中说出那个期待已久的答案。可是她却讲了另外一个故事,这其中也
许才酝酿着她命中注定要完成的大使命。她讲述了在她们那个地方,女孩很小的时候要进行
割礼,将外部的生殖器切除并用针线缝合,等到新婚之夜由丈夫将其打开。她说自己的生命
转折点正是自己三岁时进行的割礼。这个毫无意义的,摧残妇女生命的部落仪式给她带来了
终生的痛楚。她的两个姐妹没有熬过去,而她的祖辈又有多少妇女遭受着悲惨的命运。这个
已经成为国际超模的女孩,这一次站在了联合国的演讲台上。她向全世界控诉着这一泯灭人
性,毒害妇女的陋行。她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反对的人,尽管这个仪式早已被世人熟知,而
且是在世界范围广泛存在。她成了破除这一“礼节”的联合国大使,很多国家也都立法保护妇
女的权益。女孩走到这里,可能才真正向世人宣告了她生命的意义,可能才真正传达了安拉
的旨意。她是沙漠之花,开得美丽,似乎是要遮盖整个世界的丑。是的,是她的美,使这个
世界更美。她的生命价值体现在了促进世界的进步。赤脚逃婚在沙漠中搭上便车被司机强奸
未遂,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Waris Dirie把女性割礼这种惨无人道的非洲无知风
俗拉上了台面。当BBC的记者问Waris什么是他人生最重大的日子,她讲述了女性割礼的
过程。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只需要轻轻拉一下,每个人的内心都会
自己爆掉。
   《沙漠之花》这部作品告诉了我,什么叫割礼,什么叫文明社会的愚昧和野蛮,什么叫
幸运。你没有生活在一些缺乏伦理道德、缺乏知识、缺乏公平的国度里,是一件多么幸运的
事。在很多地方,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你一生痛苦,你不能去说,不能去诉,甚至还要把它
视为神圣,以痛苦为荣,这种力量就是宗教和习俗。之前,
我并不知道割礼是什么,为此,我还特地查阅了相关介绍,
当看到它的具体内容时,我惊叹于这样惨绝人寰的习俗居
然存在了三千多年,直到现在,每年还有一亿少女要接受
这种洗礼,每天还有几千个少女在接受这种肮脏愚昧残酷
无人性的洗礼。一生的痛苦只是为了所谓的贞洁。这宗洗
礼不单是针对少女们的,在很多地方,未成年男性也要接
受相似的洗礼。 为什么一些传统被屏弃,一些却又当成
了所谓的“文化”而加以保护呢?在这里我不想去分辨,而
是想起了中国,身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对于这个问题真
的应该好好的反思。陈凯歌拍摄《赵氏孤儿》,对于传统
价值与现代认识之间的取舍进行了衡量。在他的影片中,
多多少少总让人感觉到这位大导演对于现代价值观走向的把握上有些犹豫。也许这就是传统
与现代的激烈碰撞吧,在这个过渡的时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对传统的改造,
也是发展的要求。中国传统的春节延续了团聚的家族情节,也造就了现代春运的奇观;中国
传统的鞭炮,营造了节日的氛围,也造成了现代春节21层楼失火的场面。这些传统在面对现
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时,总该有自己华丽的转身,而我们也应该有着与时俱进的勇气与信心。
抛弃陋习,展现文明;尊重人性,追求进步。这也许是现代人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同时,我
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是幸福的,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