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城乡结对心连心,互帮互助共发展——记外国语学院教工党支部赴河源紫金乌石六村帮扶活动
发布时间:2008-11-12
访问量:
537

      党员代表与乌石镇、六村领导合影    教工党支部与乌石镇领导、六村村支书座谈
      教工党支部向结对村赠送文体用品        教工党支部向贫困老党员捐赠善款
          教工党支部资助贫困小学生           外国语学院下乡党员代表合影

    

    为响应学校党委关于举办《学校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的精神,2008年11月6日至7日,外国语学院党委六个教工党支部的党员代表一行13人,远赴河源市紫金县乌石镇六个村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
    下乡前,外国语学院党委在全院范围内发起了一次为结对村捐书捐款的倡议,共收到爱心捐款3500元,中小学读物314册,以及部分光碟和录音带。同时,外国语学院还购买了一批篮球、足球、及乒乓球拍等体育用品。
    汽车绕过蜿蜒的山路,经过四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乌石镇。镇长和党委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六个结对村的村支部书记也一起进行了座谈。我们了解到:当地人口多,耕地少,山地少,流动人口大,年青劳动力几乎都外出打工,村里都普及了小学教育,每个村支部都有少部分的老党员。据了解,近年来,为改善村容村貌,各村在县镇党委的带领下,发挥村党支部的作用,做了不少工作。首先积极实施安居工程,新建农村住宅,完成农房改造,绝大部分村民住上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其次是积极抓好村道硬底化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行路难的问题;三是积极改善村庄环境卫生,建了垃圾池,集中收集村里的生活垃圾,有效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在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方面,充分利用耕地和山地资源,大力推广优质杂交水稻和优质水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座谈之后,我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捐赠仪式,将本次所筹集的书籍和体育用品分别捐给了六个村。随后,六个支部分头走访各结对村的村委会、小学、贫困户,老党员家,形式多样地开展了“五个一“活动。
                                            一  帮扶困难党员户
    教工第一党支部在乌石镇副镇长和乌石村村长、村支书的带领下,来到了一栋“烂尾楼”前。这是一位77岁高龄并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家。张老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家里还有三个儿女和孙子们。全家十几口人住在一个建了一层半的小小的矮房子里,家里还贴着毛主席像。据村长介绍,张老这位老革命家思想觉悟很高,村里一有什么事,总是很自觉地跑在最前面。当我们把爱心款交到张老手里时,他万分激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用淳朴的客家话说道“感谢党!感谢共产党!感谢老师!……”他的喉咙哽咽了……
    教工第二党支部来到了石陂村一位79岁高龄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党员的家中。他住在一个很传统的客家平房里,四个儿女都外出打工,只剩他和老伴照顾六个孙子孙女。他牙齿几乎都掉光了,接过善款时,十分激动,吃力地说道:“共产党好!感谢党和政府!我的眼睛以前做过手术,也是政府帮的忙,真是很感谢!”
                                            二  资助两名小学生
    教工第三党支部走进了龙鸣村简诗妮小妹妹的家庭,一个六口之家。祖父母均年近70,父亲因长期体弱多病,不能下地干活,两个女儿年纪尚小,就读本村小学,但学习刻苦认真,每学期都获得学习奖状。全家仅靠母亲一人种田解决家庭生活。我们将善款捐给了7岁的、正在就读一年级的简诗妮。她们全家十分感谢我们的善举,小妹妹乖巧地说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今后考上大学!”
    教工第五党支部来到了南光村的南光小学,走近小学,铿铿锵锵的敲打声便传入耳来,步入校门,迎面是一座正在施工的教学楼。据该校校长介绍,这所小学有48年的历史,2000年被评为市一级小学,连续好几年都被评为“先进学校”。因正值当地放农忙假,学生都到田里去帮忙了,我们便在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四年级的贺凤冰家里。跨进贺凤冰的家门槛,映入眼帘的是贴满墙壁的近40张奖状。贺凤冰11岁,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任班长,集体荣誉感极强,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放学回家就帮忙做家务活。父母长年外出务工,家里就剩一个年迈的奶奶照顾他和13岁的姐姐。接过善款,老奶奶多次表示感谢,一个劲儿地敦促小孙子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各位老师。
                                            三  慰问群众
    教工第四党支部慰问了荷光村一户贫困群众。家里条件比较艰苦,属于因病致贫型。家里有两个病人,父亲早年赚的钱全部投入了孩子和自己哥哥的疾病治疗。现在两人的病情只是得到控制,并没有根治。支部把捐款给了他们并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安慰家长,并表示以后还会继续资助他们。
    教工第六党支部走访了龙湖村的贫困户。家里有两个未成年的小孩,父亲在7年前就去世了。大儿子现年12岁,上小学四年级,小儿子7岁,上学前班。家里还有年迈的爷爷需要照顾,一家人全靠母亲出外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接过善款,她们一家感动了许久……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了解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处,体会到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做出的贡献,学习到他们党建工作的一些宝贵经验。同时,我们的党员代表通过身临其境,实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方面面的变化,也增强了党性。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农村人民、农村小孩对知识和文化的急切渴望。这也让我院党委更加明确了以后几年里下乡帮扶的主题——文化下乡。我们要充分利用外国语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生资源,将更加丰富的文化和知识送到乌石镇六村,让更多农村的小孩能够实现自己读好书,上好学的美梦,让他们能够早日展翅高飞,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城乡结对心连心,互帮互助共发展。这个活动意义十分深远,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我们还要为继续做好这项工作而努力!(图/陈芸 陈永强 赵水东 外国语学院  文/通讯员 陈芸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