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深度学习课堂项目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10-23

各院(系):

为加强本科深度学习课堂建设,加快打造一流课堂,提升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深度学习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学校决定启动2025年度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深度学习课堂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深度学习课堂建设,引导课堂从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努力打造一流课堂,打通从一流大学建设到一流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培养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

二、工作思路

聚焦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质量评价等核心要素,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组织实施保障,以打造科教融合型、产教融合型、专创融合型、通专融合型等四类深度学习课堂为抓手,切实加强本科深度学习课堂建设,帮助学生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推动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生为本。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推进深度学习课堂建设。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和学习效果作为衡量深度学习课堂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影响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薄弱环节,加强关键要素建设,着力解决本科课堂教学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深度学习课堂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强化协同育人。坚持学校统一领导,多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行业企业等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积极稳妥推进。深度学习课堂建设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在条件成熟的课堂率先开展深度学习课堂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后在全校范围进行全面推广。

四、申报要求和条件

结合不同学科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分类推进深度学习课堂建设,此次申报分为:科教融合型、产教融合型、专创融合型、通专融合型等四种类型深度学习课堂。

(1)各类型深度学习课堂申报及建设要求(见附件1)

其中,科教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依托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将优势科研资源渗透创新人才培养环节,鼓励教师在部省级以上重大基础科研项目、粤港澳区域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中遴选符合本科生特点并具有一定高阶性的科研方法和前沿成果并引入本科课程,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科教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着力打造具有华工特色的科教融合教学体系。

产教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主动对接所服务行业企业的产业链需求,与专业所在行业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专精特新规模以上企业或权威机构等紧密合作,将优质产业资源引入本科课程,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产教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着力打造具有华工特色的产教融合教学体系。

专创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以粤港澳大湾区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三创”(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鼓励教师在专业课堂教学中主动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和校企合作资源,将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经验与实践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与深度融合的方法与路径,着力打造具有华工特色的专创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

通专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通过在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平台课程教学中引入与学生所在专业有关的应用案例,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的相关性,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通专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着力打造具有华工特色的通专融合教学体系。

(2)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在深度学习课堂中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研究性情境中通过探究、质疑、合作、发现等方法提出、理解和解决问题,推动学生从单纯知识学习向多元能力提升转变,从机械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求知转变,帮助学生实现“四个深度”(对知识的深度挖掘、对学习环境的深度适应、与教师和同伴的深度互动、与自我的深度对话),提升其深层理解学习内容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交流沟通能力、协助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深度学习课堂中的应用,提升学习方式便捷化和学习支持个性化,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3)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模式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结合不同类型深度学习课堂的课程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推进非标准化考试改革,围绕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前沿研究、工程实例、创业实践、理论应用等方面,体现考核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探究性,注重考察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课程考核“目标清晰化、考试过程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要求,建立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模式,以课程考核改革推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深度学习课堂建设。

(4)打造多维深度学习课堂

突破第一课堂的物理维度,把实验室、企业、社会等纳入课堂范畴并建立相应课堂标准,打造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校内和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多维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真正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5)优化本科课程体系设置

深度学习课堂课程必须为本科培养方案内课程,主要结合现有课程进行优化改造,淘汰老旧课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新课。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深度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评价等,作为明确的教学依据,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面向低年级本科生主要开设通专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面向高年级本科生主要开设科教融合型、产教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专创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可贯穿整个学制。鼓励各院(系)在跨学科交叉课程中开设深度学习课堂,引导学生跨院(系)修读,培养学生跨学科交叉学习能力。

(6)申报门数要求

每个院(系)至少申报3门,类型不限。本博(本硕)创新班、强基班、拔尖基地班鼓励申报“科教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卓越工程师班、未来技术学院鼓励申报“产教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鼓励申报“专创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数学学院、物理与光电学院等承担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学院鼓励申报“通专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

(7)其它

近3年来(自2022年9月1日起计算)所主持校级及以上本科教学类项目申请延期结题,或在结题过程中获“不合格”“不通过”或“暂缓通过”等结论的教师,不得申报本年度深度学习课堂项目。已获得过学校类似课程资助的,不再重复资助。

五、资助奖励

此次立项的深度学习课堂等同校级教研教改项目,每门课程资助1万元建设经费,建设周期为1年,结题时将参照附件4指标点进行验收。鼓励有条件的学院予以一定的建设经费配套支持。

六、申报流程

拟申报的教师请填写“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深度学习课堂申报书”(见附件2)、汇总表(见附件3),学院收齐后统一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xhui@scut.edu.cn,纸版一式1份,交至教务处教学计划与管理科(笃行楼北座307室),截止日期2025年10月27日。学校将组织专家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经评审通过后,发文公布立项课程。

 

“科教融合型”、“通专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联系人:肖老师,电话:87110727

“产教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申报请联系凌老师,电话:87111436

“专创融合型”深度学习课堂申报请联系曾老师,电话:39383001

 

附件:《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深度学习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华南工教[2023]13号).zip课程申报书.doc汇总表.xlsx建设指标点.docx


 

      本科生院 

2025年10月15日


2022 © 华南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Campus, SCU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