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二班黄沫荻:大学,新生活
大学,是一个转变,是一个由单纯的学习转变为融入社会的过程。曾经的高中,我们似乎只有高考这一条阳关大道可走,而如今的大学充满了幻想和新奇,并非只有“读圣贤书”这条独木桥。
作为一名华工的新生,尽管对未来还存在很多迷惘和担忧,但我依然充满兴奋地登上了由沈阳飞往广州的飞机。不单单是因为可以摆脱单调乏味的高中生活,更有一种对大城市的向往:我想生活在一个大城市中,长期体会现代化城市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旅游或考试。不过,刚来到华工时我还是心惊胆战,对大学的新生活既好奇又担忧,不知道大学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不过经过了一个月的体会和思考,现在的我对大学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期望。
首先,学习知识依旧是硬道理。不过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时期的概念大有不同,自学代替了被动学习成为了主旋律,学习的内容也已经有很多方向可以选择。首先,我认为学好自己的专业课是必然的,既然选择了法学我就没想过放弃。华工的法学院究竟实力怎样我其实不太确定,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教授们的指点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法律思维,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律人。虽说术业有专攻,但成为一名全面的人才在社会上还是更具有竞争力的,所以我还有很多想法。考研依旧是就业的重要条件,在本科生遍地的就业压力下,读研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学生的初步想法;由于华工的法学大三会分出一个知识产权专业,在华工这所以理工科著名的研究性大学中,选择一门偏理科的专业辅修也值得研究;经济热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一点从华工的分数线上就可以看出,所以辅修经济是我另一个选择;当今时代,全球化热潮已经席卷了中国,专业英语优秀能够大幅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所以学好英语也是大势所趋。上述几个想法虽然都有难度,机会都很难得,也都很难放弃。目前的我依旧难以在其中抉择,不过我希望我能在大学四年中一直保持我期望的自控力,为这几个目标努力。不管在大学能不能实现,能实现几个,我都不会放弃。
第二,在大学要学习生活。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个人的品质性格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在这一时期快速形成。正因为如此,我也将投入大量精力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在这一个月的探索和思考中,我发现了两点比较重要且不可避免的方式来学习生活。
一是参加学生组织和社团。曾经听一个学长说过,做了四年学生工作的毕业生和极少参加大学活动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虽然我目前不太了解具体是哪方面有所不同,但这个观点我还是非常认同并支持的。参加学生活动将带来不可忽视的益处。首先它能锻炼我各方面的能力,给我与曾经的学习生活大不相同的感受。我可以在部门活动中学习如何与老师和其他部门的学生打交道,我第一次在自我介绍时讲出希望与大家“一起工作”而不是“学习”。第二,它能帮助我积累“人脉”。其实我现在还不是十分想在这个方面考虑太多,但是部门和社团活动确实在这一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朋友。在从前的日子里,交朋友总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就是“和成绩好的玩”,这个概念不知如何和何时形成的,我也惭愧地发现我的密友在高考中没有低于211院校的人。但是在大学,这个概念被完全颠覆。所有人都是高考中的胜者,不存在所谓成绩差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和部门的同学相处的时间带给我很多快乐,这里有亲切的部长,认真的主管和热情的同学,我们在工作中积累友谊,在娱乐中放松自我,为自己也为部门挥洒汗水,虽然有时觉得辛苦觉得累,但我还是愿意在空闲时跑去部门帮忙,享受和同学们相处的快乐。
二是修身养性,磨练意志。大学生活中,与谁交往不由自己选择,但是与人交往的方式可以由自己决定。当遇到令自己不快的人或事时,我希望自己做到的不是躲避而是适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认为换位思考是科学可行的。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依旧适用。我属于比较暴躁容易情绪失控的性格,这并非不可更改,只要我肯,相信我能够控制住自己的火气。同时,学习沟通与合作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一环。作为新世纪的90后,在全家人的宠爱下,我自认为我的沟通中的谦让精神确实不如妈妈姐姐辈了,有时会出现厌烦听他人想法的情况。而如今,合作也成为成功的一种快捷方式,这就要求我拥有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的技巧。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都只看个人选择。一个学长说过,大学应该多经历,多犯错,因为走向社会之后没有机会犯错。许多事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用心去做,去探索,相信在大学四年中,我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