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传播媒介之“花斑蚊”
时间:2015-12-15 浏览量:899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广东地区造成登革热流行的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花斑蚊”喜在居民家中花瓶、小鱼缸、托盘中的清水繁殖。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是“灭成蚊,清积水”;值得注意的是,“清积水”更重要,“清积水”就是清理蚊虫孳生地。

那么,花斑蚊的主要孳生习性及其控制方法又是什么呢?

      白纹伊蚊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其中卵、幼虫和蛹必须在水中才能发育、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25-33℃),从卵孵化至成蚊羽化的发育时间为10.5-11.5天。刚羽化的成蚊经过1天左右时间便可吸血和交配,雌性白纹伊蚊需吸血才能使其卵巢发育。吸血雌蚊的卵巢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发育成熟后,便寻找水体进行产卵,这些水体即称为孳生地。

      白纹伊蚊孳生地主要为各种小型或容器积水,包括室内和室外多种人工和(或)天然的静滞小水体。常见的孳生地包括:有玻璃、陶瓷、金属和塑料等制成的各类容器;用于快餐或饮料的一次性饭盒、碗、杯子等一次性容器;花盘和花盘托盘;树洞、竹洞;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贮水地、灰斗、搅拌机、沟槽、反梁、假山石窝等;费轮胎;地表小积水;塑料布皱褶积水,某些地下室集水井等等。

      由于凡是小型水体均有可能成为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因此,在各种环境中,尽可能去检查和发现各种小型或容器积水并予以及时控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1)及时清除无用的废弃容器;(2)妥善放置闲置容器,如放在不会被雨淋到的地方;(3)定期更换如水生植物、蓄水容器里的水;(4)填堵树洞竹筒;(5)废轮胎刺穿引流;(6)投放灭蚊缓释剂,以杀灭蚊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