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现由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广州国际校区三个校区组成。学校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正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紧抓“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为适应时代、产业和区域重大需求,培养一批掌握未来关键技术并能和国际接轨的工科领军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在广州国际校区设立未来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
随着全球进入数字经济与智能化时代,未来10到15年对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各个产业的融合,包括新产品、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业态、产业链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为此,未来技术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跨学科交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元知识泛化能力、跨学科问题解决及方案验证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输出兼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复合知识与核心能力、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复合创新型领军人才。
为迎接科技发展新态势、社会发展新趋势、以及科学研究范式演变,未来技术学院探索在地国际化办学与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包括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猜想平台、建立多现场覆盖的工程实践平台、构建跨学科交叉的教学组织形式、融合产学研全链条,旨在培养一批掌握未来关键技术的工科领军人才,使学院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高水平“人才蓄水池”、能引领的“创新动力源”、强有力的“创业助推器”。
未来技术学院以应用场景数据分析为研究范式,开辟新的交叉领域前沿研究,交叉融合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医学信息、金融学、材料科学、心理学等学科。布局三大研究方向:智能感知器件及设备、大数据与数字孪生、AI+融合技术,建设四个未来技术研究中心:人体感知及智慧健康、跨媒体感知和混合智能、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数字普惠金融。
学院面向全球引育一流科学家团队,涵盖全职师资、协同师资、海外师资、产业师资等产学研全链条队伍,拥有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苏黎世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学府的国家级、省部级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学院教学与科研场地充足,与腾讯、华为、阿里、京东、百度、微软亚洲研究院、科大讯飞、优必选、视源科技、汇丰科技、建设银行、广发证券等单位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人才培养基地等定向合作。
学院设有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科技三个本科专业,2021年学院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专业进行本科招生。
广州国际校区已全面实行以预聘长聘教职制(Tenure Track)为核心的教师聘用制度,教研系列岗位由预聘岗位和长聘岗位组成。
01 预聘岗位丨助理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
应聘者学术水平和资历应达到担任国际知名高校助理教授或副教授职务的相应标准;
承诺申请通过后全职来校工作,预聘期6年;其中首聘期3年,次聘期3年。
应聘者应在国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务,或具备相当的学术水平;
承诺申请通过后全职来校工作。
人工智能、神经科学、智能电子柔性材料、生物医学、感知与认知智能,计算脑科学、人机交互、柔性穿戴与智能集成系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数据安全、智能通信、智慧城市与城市多能源系统、区块链,金融大数据,金融科技,量化投资,供应链金融等。
提供充足的科研场地
根据学科差异,提供相应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
保障研究生招生指标
提供科研助手
推荐申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的各项人才政策
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相应职位,提供有竞争力的协议薪酬。对于已获得国际一流大学教职职位的申请人,薪酬按“一事一议”议定
提供校区人才公寓或广州市人才公寓
根据广东省、广州市相关政策,符合条件者可获批100万—1000万人民币的住房补贴
子女可入读华工附属中、小、幼 ,建成后的校区将配备幼儿园、小学
按规定享受校内相关福利待遇
请将个人简历、研究计划、教学计划等材料(请使用PDF格式)发至学院联系人邮箱,请注明您的学科方向和您的研究特色,邮件主题请标明“姓名+应聘学院+学科方向”
联系人:卢志芳
电话:020-87113183
邮箱:zflu@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