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科建设已50多年悠久的历史,2004年学科调整增加生物科学理科专业,2004年7月在原有学科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重组成立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现位于风景秀丽的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中心成立以来,在“秉承工科特色,加强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下,以服务学校教学计划,承担学校教学任务为基本职责,改革和完善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中心积极承担各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以及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学术优势,增强学科活力。
本中心目前设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现代生化技术实验室、生物药物分析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生物制药工艺与设备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8个教学实验室,以及“985”工业生物技术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为基础的10个科研实验室。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本中心配备有独立的常规教学仪器和一定数量的先进设备。现有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生物大分子层析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多功能倒置显微镜、生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数码互动系统、微生物发酵设备和生物药物药剂制备中试设备等,拥有价值十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23台。常规仪器设备2000多台(套),总价值达2000多万元。本中心保证学生两人一组开出实验,能同时容纳300多人做生物学科各类实验。随着教学工作量逐年加大,中心仪器设备利用率约94%,设备完好率大于95%。
在学校南校区建设和原有的学科基础上,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已经成为整体布局合理,实验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体制科学,教学效果优秀的独立教研单位。目前,中心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45 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15人,硕士学位5人,覆盖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个专业。几年来,中心已承担了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4个专业500多人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完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等5个专业近400人的必修实验课及全校生物类公选课的实验课,年教学工作量约7万人时数。实验教学中心工作量饱满,开放运行,高效有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主任负责制,人、财、物统一管理与调配,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环境建设体现以人为本和“精、细、实”的管理模式,将逐步建立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24小时开放的有效运行机制。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独立的动手能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的人才为目标,创造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环境,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实验教学始终的教学理念,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了分层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占实验教学的35%以上,引入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密切结合的项目30多项,主编出版了25部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系列教材及讲义;建立了《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和《酶工程》等一系列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互动系统;同时还建立了跟踪调查、网上反馈和师生座谈等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使实验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本科实验外,还针对本科生开放设计性实验、SRP研究实验和百步梯创新研究实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实验中心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心人员负责的“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和“酶工程”两门课程均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此外,还有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一批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近年来,中心还获得广东省科研成果5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实验教学论文14篇,发表了高水平的SCI论文70多篇,在校本科学生已发表论文数达14篇。
近3年来,中心还承担了国家973、863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一批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在实践中应用获得了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今后,中心将不断改善实验与教学条件,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使之成为实验装备精良、实验设施完善、实验教材先进、教学体系科学、队伍结构合理、信息资料齐全的现代化开放式的生物实验与教学中心,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