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4年成立,位于风景秀丽的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相关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2年华南工学院在食品工学本科专业设立发酵工学专业,1962年设立生化系,1986年成立生物工程研究所,1997年成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设生物工程系,2004年成立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得授权,2012年生物学一级学科获广东省重点学科,2013年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首次跻身ESI排名,2019年获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发酵工程二级学科及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实力强劲。生物学一级学科涵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医药生物学四个二级学科。生物与医药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进一步为学科发展注入活力。2013年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此后排名持续攀升,2024年跃升至前20.81%,并有效支撑学校农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多个ESI学科的发展。设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三个本科专业,采用大类招生、“1.5+2.5”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三个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生物工程”专业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连续列入100强学科,“生物技术”专业第一批入学进入教育部“强基计划”招生专业;《酶工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首批国家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学院目前在读学生1300余人,其中研究生594人,本科生726人。
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科研大楼,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有教育部“合成生物学与药物制备”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酶与工业绿色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生物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等,各类科学仪器设备超亿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授27人,副教授16人,学院教师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96%;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99%,含国家杰青2名,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个,国家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广东省科技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此外,学院还聘请2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讲座教授或兼职教授,与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教师出国(境)进修学习和合作研究。
学院坚持理工医融合,紧密结合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推进科技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未来型和实用型”生物科学人才。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生自2009年以来,先后有8个学院17届共146名华工本科生加入创新班,先后共有161人次以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136篇,其中67人次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共44篇。
学院面向生物技术前沿、人民生命健康及生物产业经济发展,围绕合成生物学、AI+生命大数据重点开展具有基础性、前瞻性的创新研究;布局生物医药、大健康与绿色生物制造等技术攻关,服务国家生物产业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并积极拓展与省人民医院等附属医院、华大基因、省微生物所的深度合作;以省生物产业协会等为依托,加强科技创业工作。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 283项,经费超 2.3 亿元,获授权发明专利214 余件,获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优秀奖一项,广东省农业微生物领域十大可应用转化重大科技成果一项。近五年,学院师生发表三大索引高水平论文500余篇,其中包括在Nature、Science、Cell等世界顶级期刊及子刊。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积极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营造优良学术氛围,鼓励师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一批国际高水平大学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并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战略联盟。
(内容更新时间为2025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