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专业

前沿软物质学院以“631”综合评价方式招生。招生专业: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422T。

注:综合评价招生简章请见“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官网

学院自2023年起打造“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国际化全英示范班)”,该班于第三学期初组建,从工程班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示范班。示范班实施精英化教育模式,以“3+1+X”模式进行学生培养,综合评定排名前80%且英语成绩、体质测试成绩等符合免试攻读研究生基本推荐条件的学生具有推免资格。

联系人:

丁老师 020-81181700  dingjia@scut.edu.cn
杨老师 020-87112581  mslyang@scut.edu.cn
QQ咨询群:374863759

专业定位

理工结合,重视基础,面向高端产业智能材料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专业的新工科专业,立足于国家亟待发展的功能和智能先进材料的开发与工程化的重大需求,以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基础科学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软物质领域基础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多学科、交叉领域前沿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以示范班为例)

瞄准软物质科学的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前沿基础理论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工程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思维、人文社科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安全与环保意识、组织能力、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材料、化工、机械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教育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管理与决策等方面工作。

专业特色:

1、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培养高端人才,助力国家科技产业升级。
2、厚基础、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前沿问题的能力。
3、实施全员学业导师制,每位学生均配备专业导师,提供成长支持。
4、国际化精英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学分统计表(以示范班为例)

课程类别 Course Category 课程要求 Requirement 学分 Credits 学时 Academic Hours 备注 Remarks
公共基础课 General Basic Courses 必修 Compulsory 51.5 1012
通识 General Education 10 160
专业基础课 Specialty Basic Courses 必修 Compulsory 47 832
选修课 Elective Courses 选修 Elective 20 320
合计 Total 128.5 2324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Practice Training 必修 Compulsory 28 35周 Weeks
毕业学分要求 Credits Required for Graduation 128.5+28=156.5
建议每学期修读学分 Suggested Credits for Each Semester 1 2 3 4 5 6 7 8
24.5 26.5 21.5 22 21 22 11 8

能力要求

  • 目标1:

    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并能正确评价所从事的研究、生产实践活动对环境、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熟悉所从事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 目标2:

    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与动手能力,能够多学科融会贯通,能够跟踪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对相关领域的复杂科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具备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够承担本领域的材料设计、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 目标3: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及执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融入、带动或协调项目的组织实施,并有效发挥作用,能够在专业实践和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展现独立工作、团结协作和组织领导能力,能够针对本专业领域的复杂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 目标4:

    具有国际视野、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能够主动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课程体系

本科生培养方案综合了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方案所长,确立理工结合、既理又工的教学培养模式。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在地国际化”办学特色和多元化学生成长社区管理模式下,本科生实施全员学业导师制育人工程,强化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

国际交流方面,学生可申请学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3+2”、英国帝国理工学院“4+1”、英国曼彻斯特大学“3+2”、美国阿克伦大学“3+2”、美国凯斯西储大学“3+2”、新加坡国立大学“3+1+1”等本硕联培项目,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外高校学期交换、学期访学、寒暑假交流等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同时,学院通过暑期学校、短期讲学、前沿讲座等多种形式,“借脑”国际师资实施在地国际化教育。

核心课程:普通化学(一),普通化学(二)、有机化学(一),有机化学(二),物理化学(一),物理化学(二),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相变与热力学,高分子结晶、形貌与缺陷,结构化学,量子力学基础,理论与计算化学

师资队伍

前沿软物质学院现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达35人(含美国工程院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优青等人才项目获得者18人,外籍5人),队伍平均年龄40岁,100%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来自美国MIT、哈佛、斯坦福、日本东京大学等国际著名学府),15人次于《Science》或《Nature》上发表过论文。

教学条件

学院建设有大型仪器平台总面积2100㎡。平台拥有性能优异、功能齐全的各类制备、分析、加工设备近百台,价值总额超2亿元。平台仪器设备应用方向覆盖高分子材料、有机-无机杂化/共混材料、生物材料的结构分析、物性表征、加工成型、器件制备等多个软物质交叉领域,可实现化学、物理、生物、工程类科研全覆盖。

2023©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