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蒋凌翔教授、朱伟教授Nat. Commun.联合发文:用于选择性分子传输和动态重构的凝聚孔复合物
返回 发布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34

2024年11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蒋凌翔教授、朱伟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Coacervate-pore complexes forselective molecular transport and dynamic reconfiguration》的研究论文,王毫为论文第一作者,蒋凌翔教授、朱伟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受核孔复合物(NPCs)的启发,研究人员设计并构建了具有可调节渗透性的凝聚孔复合物(CPCs)。

  作者证明了在19个凝聚层系统和5种孔隙类型中通用CPCs的形成,其中毛细作用驱动凝聚层液滴自发吸入到分散或互连的孔隙中。CPCs通过形成流体网络来调节通孔传输,该流体网络根据客体凝聚的亲和力来调节客体分子渗透性,模拟NPC选择性。

  虽然NPC模拟物的固体结构受到聚合物链空间固定的限制,但液体性质的CPCs具有动态自愈和快速相变的特点,分别用于渗透性恢复和调节。

  展望未来,作者希望当前的工作将为使用大量合成凝聚层和生物分子凝聚物开发基于液体的NPC类似物奠定基础。

 

图1:核孔复合体(NPCs)及其模仿物的示意图

 

图2:凝聚体1/孔1复合物(COA1@POR1)的形成和流动性

 

图3:凝聚体系统和多孔膜的分子结构

 

图4:CPCs的选择性渗透

图5:两个设计载体促进两个产物的传输

 

图6:CPCs的动态重构

  综上,这篇论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凝聚孔复合物(CPCs),通过模拟核孔复合体(NPCs)的设计,实现了对分子传输的选择性控制和动态重构。作者成功构建了具有调节渗透性和动态愈合能力的CPCs,这些复合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改变其物理状态,从而调控客体分子的渗透性,为开发新型的基于液体的NPC类似物奠定基础。

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对生物分子运输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在生物医学、能源存储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Wang,H., Zhuang, H., Tang, W. et al. Coacervate-pore complexes forselective molecular transport and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Nat. Commun. 15,10069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4510-9.

 


2023©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