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日期:
2017-01-13
浏览量:
1313

  

庄建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院长

现任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院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先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六省胸心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主委,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委,亚洲心血管和胸外科学会理事。美国《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杂志编委,心血管外科分册中文版主编,《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副总编辑。

长期从事心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重点开展重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研究和先天性心脏病系统防治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多项新术式应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率先建立省级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网络,率先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临床应用,率先开展产时胎儿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负责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提高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疗效的临床研究》和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复杂先心病防治网络建设和优化治疗策略研究》,推动我国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奖。先后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擅长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重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系统防治。

  

  

 

李继承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The Anatomical Record杂志亚洲副主编。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主席、中国精准医学学会(筹)召集人、广东省转化医学学会理事长、第一至六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主席、20152016中国转化医学大会主席、国际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北京)大会副主席、2006年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学术大会主席。

中华医学奖主审员、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奖主审员、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二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科基地“十二五纲要编写组基础医学、心理学、中医学、药学组召集人。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以来发表研究SCI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项目负责人);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973课题各1项。

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七版、第八版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化教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学与胚胎学》MOOC教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Histology and Embryology》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技术》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八年制第三版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细胞生物学分册副主编。

研究方向:重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中医关键理论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吴一龙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临床肿瘤协作中心主任委员、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会长,世界华人胸外科学会会长,国际肺癌研究会国际分期委员会委员、理事会理事,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国际事务部委员,国内外多家中英文杂志主编、副主编、编委。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百名南粤杰出人才。

多次应邀在国内外讲学和担任国际会议的主席,获聘国内多家研究机构的名誉所长、顾问或教授。是国际上有影响的肺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Mediline收录的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临床肿瘤学》、《自然·遗传学》等杂志发表的文章。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委出版了21本著作。是卫生部公布2011年《肺癌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2012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规范性诊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拥有发明专利3项。获得科学技术奖项8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梁长虹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主任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医学部主任兼放射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亚洲腹部影像协会委员及其他多个专业学术团体任职。担任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十余家杂志编委。主持中国对比剂安全委员会编写《中国对比剂安全使用指南》。

主要专业方向腹部影像诊断和心血管影像诊断。先后培养了硕士、博士及博士后27名,培养的学生有的已经在岗位成为了学术和行政领头人。在科学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专著,《鼻咽癌影像诊断学》、《多层螺旋CT扫描指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肝脏疾病CT诊断学》及《多层螺旋CT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学》。主持翻译《磁共振对比剂三维血流成像》等专著。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专业论文于RadiologyClinical RadiologyAbdominal Image及中华放射学杂志等两百余篇。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三个子项目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廉哲雄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安徽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仲英讲席教授”。

1989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日本关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为美国纽约大学北岸医院助理研究员(1998-2000),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后(2000-200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资深研究员(2003-2007),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教授(2007-2009)。2009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受聘于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入选2009年度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20169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在肝脏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学研究方面有较高国际声望。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973项目。2009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负责人);20102013 先后两次参与 973 课题项目;2012 年、2015 年分别获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两项。

目前任广东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Journal of Autoimmunity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编委;在J.Exp.Med., J.C.I.,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J.Immun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研究方向: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基础免疫学研究,肿瘤免疫学研究,治疗靶点和免疫药物研发。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于武汉大学获化学专业和细胞生物学专业学士学位;19991月于武汉大学获高分子化学和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高分子免疫佐剂的开放课题研究;19995月至20046月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新加坡生命医学中心(Johns Hopkins Singapor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9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0678月,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医学院访问教授;200612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8月起任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双聘研究员,同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4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

目前任中国生物材料协会理事,Biomaterials ScienceChemNanoMatActa Biomaterialia杂志编委;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J Controlled ReleaseBiomaterials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论文被引用近4000次;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得201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单位)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单位),以及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承担科研任务:科技部“973”项目;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基金委重大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优先支持领域课题等。

研究方向:肿瘤靶向治疗和肿瘤干细胞研究、纳米药物和药物输送系统、RNA干扰、纳米生物材料。

  

  

  

 温龙平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两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82年通过CUSBEA项目赴美留学,88年于洛杉矶加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新加坡及中国从事多年生物医学研发,目前主要研究纳米材料生物学效应及功能肽介导的药物输运。共发表SCI论文80多篇,他引3000多次,H指数为37。近10年以通讯或共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9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的9篇,包括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论文。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近2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候选药物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项目。91年获新加坡李光耀博士后奖,透皮增强肽的工作入选了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10大新闻20166月起任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

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的细胞自噬效应;工程化纳米颗粒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功能短肽介导的药物输运。

  

  

  

 

地址: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B2大楼

邮编:510006

电话(Tel):+86(0)20 81182623(办公室) 81182620(招生) 电子邮箱:scutyxy@scut.edu.cn

2009-2014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