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10月31日讯
主办单位: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广州图书馆 信息时报社
主讲人:周锐波(副教授、博士、注册城市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系主任、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早已是一个影响全球经济的举足轻重的因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史蒂格雷茨曾说过,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有两件大事,第一件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的城市发展正迫切面临着转型,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过程。
广州作为千年的商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比重高达66%,但以高端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却占比较低。
广州在GaWC指数排名中逐年上升。该指数侧重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网络联系,说明广州在全球城市商贸商务的地位日益提升。此外,广州与其他国际城市相比,在知识创新、城市吸引力和商业环境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在生活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势则较为突出。
在国家战略当中广州的头衔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主要聚焦在“三中心、一体系”上,即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而在最新的一个城市工作会议里面,广州又纳入了一个新的职能——建设国家科技中心城市。
现在广州市政府有三大战略枢纽的抓手,一是南沙的国际航运枢纽,二是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空枢纽,三是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希望通过五大核心职能,即航运、物流、商贸、金融、科技创新来支撑我们作为国家乃至世界上重要的中心城市。
从三大战略枢纽可以看出,我们在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希望通过这三大战略枢纽来汇聚全球的物流、人流、资金和信息流,然后产生创新。以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这些创新要素的流入、流出来实现能量的转化,然后起到核心的协调和控制的能力。
广州集聚了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产生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发明,但在最重要的转化产生价值的这一阶段,广州需要建立起更有优势的转化的平台和天使基金。
除此之外,广州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心城市、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需要带领整个珠三角,去协调如何嵌入到全球的创新网络当中。以佛山、东莞这些实体经济区作为腹地,擎领参与到全球的创新网络当中。
目前来看,广州面临着三个大挑战:一是国际化的对接;二是本土化平台的打造;三是区域的协调,即基于腹地的带动。
针对上述问题,解决方式一个是引进来,即将一些国际上重要的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引入到广州来;一个是嵌进去,就是我们的科研院所要嵌入到全球的创新网络,主动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当中;还有一个就是要走出去,利用“一带一路”,将科技研发成果带出去,实现产业国际化。
此外,还要抓住三大战略枢纽,特别是航运跟航空。如果没有全球化的资源和市场,创新型城市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必须利用规模经济产生的效益,才能将创新前期的巨大投资覆盖掉。
最后,还要加强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打造成全球企业的总部基地。全球核心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上,只有汇聚了大量跨国公司,才能对接全球创新网络。
对于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广州提出来了“黄金三角”概念,利用珠江新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琶洲金融城三个点打造总部金融科技创新的高地,成为跨国公司集聚点,带领我们去对接全球的创新网络。
在空间上,广州现在提出了“一江两岸三带”概念,在科技“十三五”规划中的 “双核”驱动是指靠“黄金三角”去发展科技、金融和总部基地这样的一个中央商务区,把它慢慢地转型为中央商务和中央创新区,来对接整个全球的创新网络。
另一方面,通过实体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来做驱动工业创新科技,形成东西两个核,辅助珠江经济创新带,打造创客空间。广州希望自北向南形成一个走廊式的创新带,包括了从萝岗的中心知识城到天河的科学城、黄埔、大学城生物岛、国际科技城再到南沙这样的一条走廊,来承载我们主要的产业空间。
依托科技孵化载体,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及资金金融服务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