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5号楼(1937年抗战前拍摄) |
 | | 五号楼(现在) |
我校北校区5号楼地处衡山,位于泰山路北面、校区中轴线的右侧,原为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郑校之设计,广州大来建筑公司承建,1934年10月动工,次年11月竣工,建筑面积为3 530.9平方米。投资约28.1万元大洋。
5号楼为框架结构,主楼高3层,巍峨壮丽。其前出的两层高门廊,4根大梭柱独具西式风格;两翼为平顶,出小挑檐;主体部分采用大屋顶。该楼集中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早期岭南建筑流派之现代风格,也是中外混合式风格建筑的杰出代表作之一。问世至今70余年间,曾吸引无数学人为之吟唱、驻足流连。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5号楼是国立中山大学爱国学生抗日救亡活动聚集地,沦陷期间是敌寇第21军、第23军司令部盘踞地,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它是进步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的策源地。
1952年10月华南工学院组建后,5号楼曾为我校外语、物理、电工等系科的教研室用房,2004年起,为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所在地。
2002年7月,该楼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