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号楼位于我校北校区半山西路西侧,是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故址(现为我校工商管理学院教学、科研之所),原为纪念海外国民党人士及侨胞捐资而建,由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林克明教授设计。工程始建于1934年10月,竣工于1935年11月,总投资造价为39.8万元国币,总建筑面积为3972平方米。这是一栋传统的中国古宫殿式的三层建筑,绿色的琉璃瓦双层重叠,凝成飞檐屋顶,显得俏丽而飘逸,屋檐下绘制精美的洗石米彩画和屋脊上栩栩如生的脊饰,充分展现了古式建筑的神奇魅力;正面红砖墙上间隔镶嵌着十根厚实的圆柱,直达二层,稳重而坚实。正门口上方“法学院”三个遒劲的大字,以及大门西侧下方奠基石上镌刻的“海外同志、海外侨胞,捐资纪念”,均出于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之手。整个建筑掩映在一片绿树丛林之中,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
2002年,在我校50周年校庆前夕,工商管理学院师生、校友捐资800万元,对12号楼进行了内部装修,增设了讨论室、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课室等,使整栋楼在散发浓厚的古典韵味的同时,又平添了几分现代气息。2002年7月,该楼被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赏析修葺一新的12号楼
我校12号教学楼系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故址,建成于1935年,是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克明教授设计的。今天,我校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大力发展MBA教学,在学校建设50周年之际,有工商管理学院师生校友捐资800万元,对12号楼进行了内部修葺,专门作为工商管理学院MBA教学大楼。12号楼经过精心的设计装修,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使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设计水乳交融,中西文化和谐融合、相得益彰,这座昔日的民族建筑焕发了青春的光彩。
12号楼的建筑结构为古宫殿式,看上去气势雄伟、古典壮观。大楼外表斑驳的红墙,记下了沧桑的历史,也堆积沉淀了浓厚的文化;华丽高贵的琉璃碧瓦,凝成飞檐屋顶,溢满了天地灵气;屋顶上栩栩如生的龙头怪兽,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古楼,荫庇古楼里伏案苦读的代代学子;屋檐下漆有精美典雅的壁画彩带,增添了大楼的古典韵味。传统、民族、雄伟壮观的12号楼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当时邹鲁校长赋诗赞赏像它这一类的建筑:“红墙碧瓦额丹黄,双翼飞檐古典妆。共羡中邦佳式样,庄严华丽轶殊方。
12号楼的外观呈现出的是古色古香的韵味,修葺一新的12号楼的内部功能、硬件设备则显出现代化、国际化、堪称一流。 推开12号楼的大门,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大堂,璀璨明亮的9朵莲花吸顶灯和壁灯把大堂照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大堂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精美的《金秋泉韵》国画,画中松柏苍翠,飞泉铺泻,似乎在发出沙沙的响声和潺潺的水声。画下及大堂四周、楼梯与走廊上摆放的绿色植物。在灯光下,整个大堂显得富丽堂皇、生气盎然又不乏文化韵味。
12号楼有3层,分布着报告厅、课室、案例讨论室、教师休息室等。从各室的功能出发,其装修设计显出了科学性、实用性以及美观性、舒适性。课室里安装符合国际潮流最先进的简易收放式木质课桌椅,而报告厅是柔软舒适的软座,案例讨论室则是最现代化的大班皮椅;地板是清新自然的木地板,窗棂和门都漆成栗色;天花板铺上用石膏雕成的简易古朴花纹。每间课室和报告厅里都配备了先进的教学硬件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麦克风等。为了克服灯光对投影效果的影响,课室里特别安装了筒灯。最具特色的是,室内讲台或报告台上面都统一刻上工商管理学院的院徽;许多课室门口都挂着一个雅致的牌匾,上面篆刻着寓意深刻、优雅、美丽的课室名,如“德宇”、“颐年”、“春风时雨”、“融海壮阔”。这些都是为12号楼装修捐款的师生、校友、企业而起的名字。从MBA、EMBA教学出发,12号教学楼和众多国际一流商学院相似,在一楼设有咖啡厅,为师生们提供了优雅的休息、交谈场所;二楼的中堂还设有两个展览橱柜。 12号楼的厕所也装修得很高雅。这里的厕所不但干净无味,而且在一进门的正墙上装嵌有一面落地大镜子;洗手槽采用玻璃材料制作,且装有绿灯,水槽的晶莹剔透与绿色的灯光相称显得非常和谐漂亮,令人赏心悦目。
如今,在经历了近70年的风雨沧桑后,这座极具历史、艺术、科技价值的古楼又以其现代化、国际化的内部装修与传统的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继续绽放出迷人的魅力和绚丽的光彩,为工商管理学院开展“国内一流水平”的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和难以模仿的优势,使其成为我校创办世界知名大学的窗口,展现了我校的实力。
我相信,从12号楼走出去的工管人,未来的企业家、领导者及经理们,一定能弘扬华工精神,把中国深厚的文化和世界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相结合,使中国企业走向成功,走向世界!
[(原载:校报,华南理工大学,200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