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指南——第二部分:馆藏档案介绍
 

(一)全宗介绍

1.全宗概况

全宗名称:华南理工大学。根据全宗理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DA/T 12—94 全宗规范》,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立了一个全宗,全宗号为1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18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201-300位。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9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华南地区首位。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1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中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2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85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2009年以来,累计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2015年,专利技术转让指标居全国高校榜首。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方式,依托学校现有优势学科资源和理工特色,与牛津大学、密西根大学等不少于20所世界著名一流高校强强联合,努力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提出了在建校100周年即2052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学校将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发扬“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坚持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2.全宗档案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全宗卷是在我校诞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我校全宗历史的有关纸质、声像、电子、实物等材料所组成的专门档案。全宗档案包括:学校历史组织沿革,学校发展简介,学校19522019年部分年度的招生专业简介,19522016年学校大事记,199620017年学校年鉴。

也包括反映学校档案工作的材料,包括档案工作机构的变迁、人员结构情况,档案馆大事记,档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档案工作会议材料,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培训材料,档案接收、利用、安全检查、温湿度记录、验收、销毁记录等档案管理工作材料,制订或修订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在全宗指南和全宗管理者简介中,考虑到全宗管理者与全宗关系甚为密切,为了更好地说明历史,也便于反映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我们增加了评审支撑材料、达标复查材料、年度评估材料等。截至201912月共立全宗卷347卷。

3.全宗卷编制方法

全宗卷的立卷原则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教育档案分类表》的分类原则,全宗卷的分卷号由年度、分卷类目和卷号组成,其模式如下:分卷号 = 年度 + 分卷类目 + 卷号,其中,分卷类目由两级分类号组成。

一级类目反映全宗卷组成的几个大类,由数字1~10分出全宗指南等十个大类,其分类排列如下:


二级类目则反映全宗卷某一大类下不同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等情况。二级类目也用数字标识。考虑到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涉及到13个门类,所以全宗卷一、二级类目标注的数字可能由1~2位数字组成。一、二级类目之间以“—”号连接,如[2]所示。具体分卷情况见“华南理工大学全宗卷案卷目录”。

(二)馆藏档案的13大门类

1.党群、行政类:包括学校组建初期艰难创业的一系列总结:校党委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埋头苦干,8年间使学校成为广州区高校的一面红旗,被评为全省、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雄踞南中国理工院校之首的有关历史记录。也反映了学校在曲折中发展的历程:有学校获“全国高校后勤先进单位”及两获“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的材料、奖状与奖牌等,有学校20世纪90年代的联合办学的创举;有学校历次党代会召开的材料。更有学校近几年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如学校实施“兴华人才工程”建设,规划、启动并实施一期、二期和下一期“985工程”高水平大学建设,“211工程”建设项目等材料以及学校成功举办建校50周年、60周年校庆活动,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开放活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三大发展战略。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有体现学校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包括成功举办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决赛的材料等等。

学校党群、行政类档案包括自1952年学校组建以来的学校党务、行政职能工作产生的文件材料, 其中19521995年学校(包括华南工学院、广东工学院)党政类档案934卷,16179件,1996年按高校档案实休分类法后,党政类档案分为党群、行政类,到2009年学校党群类档案共计256卷,3426件;行政类档案共计591卷,7825件。另有广东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前身部分)的文书档案共计133卷,3423件。所以截止到2009年,学校党群、行政类档案总计:1914卷,44113件。上级普发文件,是档案馆短期保存档案的重要部分,利用价值也是非常大的,每年的来文都立卷保存。1996年至2003年按照实体分类法,将普发文件也分入各类短期保存,1996年以前及2004年上级来文则按WJ单独立卷作短期保存,1996年以前短期保存的文件共计有416卷,9772件。截至201912月,馆藏党政类档案及党群、行政等综合文书类档案共8942卷(外事类文书档案除外)。

2.教学类档案:包括学校60年来的学籍卡、成绩表;1950年以来招生类档案,1978年以来学生培养计划,1948年以来学生名册,1977年以来各层次学生的毕业名册,就业方案及其他,学校教师编写的教材,优秀教学成果;硕士、博士研究生学籍档案,1982年开始的博士研究生学位材料、1978年开始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材料,2002年以来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审批材料、各类学位授予名册;反映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和专业沿革的各种综合文件、材料;1989年以来我校所获的历届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项如“综合改革给我系(应用数学系)带来活力”(1989年特等奖)、“工科《高等数学》试题库系统”(1993年一等奖)、“高等学校试题库通用软件的研究和推广”(1997年一等奖)、“社会经济转型期本科教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2001年)一等奖等,是这方面成果的代表。比较珍贵的还有一批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专家、学者、企业家,包括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张佑启、姜中宏、容柏生、何镜堂,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徐宏亮,已故“全国建设科技工作者楷模”黄是勇,知名企业家如李东生、霍东龄、陈伟荣、黄宏生、朱江洪、麦伯良等校友在校读书期间的学籍卡、成绩表或毕业名册及其相关记录等档案材料。截至201912月,馆藏教学档案共80069卷。

3.科研类档案:包括学校各类科研文件、项目、奖状、专利证书等材料。存有20世纪50年代,我校研制成功的华南地区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和我国第一台俄汉翻译电子计算机的科研材料等。近年来学校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年科研项目和专利成倍增长,现存科研项目档案10706卷,科研获奖项目档案809卷,如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基于高性能吸附材料的热质交换技术及其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于模拟仿真的聚合物加工及模具优化设计与应用”;此外学校档案馆还珍藏着10多年来学校专利及专利版权材料共1428卷。如,获得20052006年广东专利金奖的“高压脉冲电场灭菌方法及其装置”、“一种无粘结剂温压粉末及其用途”等项目的专利材料与奖状。还存有反映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科研成果方面的综合文件。截至201912月,馆藏科研类档案共50973卷。

4.产品类档案:包括我校研制生产的科教仪器、机械、电子、五金及化工等各类产品的材料。其中有曾供出口的WJ868-4.5型卫星地面接收站,WLZ数种型号的卧式离心铸管机,BM307BMS-260玻璃马赛克生产线,AA语言实验成套设备,已提供给国内600多个单位使用的1824个规格近6000套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等特色产品的档案等,截至201912月,馆藏产品类档案共71卷。

5.基建类档案:学校所有基本建设管理和项目建设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北校区、南校区的基建档案,我校的地形地界图、工程协议与预决算、向广州市城建档案馆移交的档案目录,以及教学科研用房、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各类建筑物的底图、蓝图和相关档案材料近4000卷。其中比较珍贵的有1935年前后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所建的老建筑群(这些建筑已被纳入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竣工图纸和一些来往函件、合约等基建档案,以及获得教育部、建设部等设计优秀奖、国家优秀设计金奖等多项奖励的“邵逸夫人文馆”,于1994年竣工、曾获邵逸夫先生第四批赠款工程项目一等奖的“华南理工大学邵逸夫科学馆”的全套项目材料。有关学校基建工作的发文及上级有关基本建设工作的来文批复等综合文件。截至201912月,馆藏基建类档案共6989卷(含民国档案和基建文书)。

6.财会类档案:包括上级及我校关于财务工作的文件,财务预算、决算报告,财务状况调查表、统计表;记帐凭证、帐册;报表册、工资册、学生助学金发放清册、世界银行贷款明细帐;财务档案移交、销毁清册等。

目前馆藏财会档案包括1987年以来的教职工工资清册,1952年以来学校及校内部分二级单位形成的历年各类财务预、决算报表及其说明书、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及相关资料,1979年以来的会计账簿,1997年以来的会计凭证,1996年到以来有关我校财会工作的发文以及相关的上级来文以及财会档案移交、销毁清册等。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职工教学及科研活动的日趋活跃,纵、横向项目经费剧增,资金往来频繁,使得近些年的财会档案递增速度惊人,仅2010年至2012年就新增财会档案20051卷。馆藏财会档案真实反映了我校自1952年组建以来,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我校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见证了近60年来国家重视和支持高等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的历史。我校财会档案利用率高,配合资产清查和各项审计工作以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计生工作等,为学校财务处、审计处、人事处、计生办等单位提供利用,还有其他各类查学费单据、临工为办理社保查工资等等,我们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各界好评。截至201912月,馆藏财会档案共53545卷。

7.外事类档案:保存我校与外国教育、学术团体、企业或个人在学术研究、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友好往来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材料以及外国留学生的学籍卡、成绩单等。这些档案反映了我校组建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开展宽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与10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以及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了一批国际化教学、科研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互访、学生联合培养以及合作科研等方面的材料;记载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应邀来我校讲学、考察、访问和任教的历史;记录了在我校自1961年以来多国留学生成长的足迹。保存我校与外国教育、学术团体、企业或个人在学术研究、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友好往来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材料以及外国留学生档案。具体包括1990年以来有关我校外事工作的综合文件,如我校人员出国出境考察、讲学、参加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的函、通知,我校聘请外籍教师、聘请外籍顾问、客座、兼职教授等的审批材料、函,我校主办国际会议,我校与国(境)外高校或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内容的文件材料。外国留学生学籍档案包括长、短期汉语生、专业本科生、硕、博士留学生的来华审批表、申请表、学籍表、成绩单,学位论文等档案材料。除此外,还有国际处、国际教育学院自成立以来历年的工作总结、有关外事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表等。截至201912月,馆藏外事类档案共1006卷。

8.声像类档案:保存有记录我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照片、视频等声像档案,其中包括校内外重要会议及相关活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校友会工作、外事工作、军训及文娱体育活动、校庆活动等声像档案,学校历届领导、知名教授的有关声像档案,各届各层次毕业生合影,学校历史沿革中各时期的校园风光照等。其中比较珍贵的有各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胡乔木、王震、胡启立、彭珮云、李铁映、谢非、李岚清、成思危、李长春、张德江等先后来校视察的照片。截至201912月,馆藏纸质照片9574张,电子版照片约为19万张);视频文件为:1567个,音频文件165个;光盘583张;录像磁带约590盘(暂存于电教中心),录音磁带38张。

9.设备类档案:保存了上级有关仪器设备、固有资产、业务管理方面的文件,我校固有资产管理、仪器设备购置、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资产及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工作要点、工作总结,1987年以来我校实验室任务及人员情况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增减变动情况表,教学科研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表,我校“211工程”大型仪器设备清单,“十五”期间,“211工程”期间拟购的大型仪器设备清单等,截至201912月,馆藏设备类档案共计2962卷。

10.出版类档案:保存了我校编辑出版的各种刊物、图书(含音像制品)。刊物包括本校校报、校刊、学报、有关教学、科研的学术性刊物;书籍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各类图书(含音像制品)。截至200910月,馆藏出版类档案共1428卷,主要包括1952年到2006年的校报合订本以及我校二级学院或部门主编出版的学术性期刊,如1984年至今的《控制理论与应用》,1957年至今的自然科学版学报,1986年至今的社会科学版学报,1985年至今的《研究生学报》,还有1981年以来包括《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造纸科学与技术》等几经更名的综合刊物等。另外还包括1985年以来有关我校出版工作的文件、历年出版书目、出版社规章制度等档案材料。此外,对于我校出版社自1985年成立以来,历年出版的样书,则在出版社设立出版档案分室,以利于这部分样书的保管和利用。截至201912月,馆藏出版类档案共计3295卷。图书类别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科学等领域。

11.人物类档案:名人档案保存了我校自建校以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领域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这些人员包括:历届校领导、院士、二级以上教授(文革前的三级教授)、历届全国党代会代表、人代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受到国家表彰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截至201912月,馆藏名人档案共1204卷,其中包括名人实物146件,照片768张。

已故人员档案保存了我校人事处档案室移交的已故人员人事档案。从2006年开始接收已故人员档案,2019129日,馆藏已故人员档案共1335卷。

12.实物类档案:保存了部分我校建校以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产生的,在对外交流、校庆以及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得的,能够反映学校发展历史面貌的,又具有保存价值的物品。包括个人或集体在各类活动中获奖证书、奖章、奖状、奖杯;各级机构、兄弟单位赠送的礼品和纪念品;有关领导或知名人士的题词、绘画作品;学校不同时期制作的证件、校章、校徽、纪念品等等。截至201912月,馆藏实物档案共870件。

13.涉密类档案、资料:学校作为获得军工保密资格认证的单位,所有的涉密文件、资料严格按照国家保密工作要求进行管理。按照有“铁门、铁窗、铁柜”“三铁”的要求,自2003年开始档案馆设有专门的库房、专门的密码柜、专门的电脑录入、专门的复印机、专门的警报防控系统对涉密档案资料来进行专门的分类管理。涉密档案的借阅也是严格按照《华南理工大学涉密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秘密级的要求单位主管领导审批,机密级以上的要求主管校领导审批;对涉密档案的利用一般仅限于在馆内查阅,如确因工作需要复印则应对复印件编号,进行借阅人登记,并由其负责收回,以防散传和遗失。

学校档案馆馆藏涉密类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上级来文、校内发文、学校军工科研项目材料、学校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材料、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记录及部分案例材料等。截止至201912月,档案馆存有涉密档案、内部档案共400卷,涉密学位论文光盘53个。

另有:印章档案35盒(878件),招标档案4573卷,全宗档案347卷,其他档案7142卷,资料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