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上午10点,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黄振国教授到访本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大学城B5副楼三楼会议室给实验室的师生分享了题目为“氢能的储存:现状和展望,以及富氢化合物氢载体的研究”的学术报告。
报告伊始,黄振国教授深入剖析了全球氢能发展的现状,继而立足澳大利亚的地理国情,阐述了该国发展氢能的必然性。澳大利亚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光照与风力资源,为光伏及风力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该国人口稀少,致使电力资源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大量能源被白白浪费。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能源储存方式变得尤为迫切,而氢能凭借其特性,成为大规模储能的不二之选。黄振国教授还向在场师生介绍了澳大利亚政府在氢能领域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项目,彰显了澳大利亚政府对氢能研究的重视。
黄振国教授继而介绍了其目前的研究重点——含有B-H、C-H、N-H和O-H键的氢载体。选择这几种元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其一,这些元素质量较轻,所形成的化合物储氢容量较高;其二,部分化合物便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储存与运输;其三,对这些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安全性相对较高;其四,这些化合物对环境友好,较为环保。随后,黄振国教授分别对含有B-H、C-H、N-H和O-H键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报告尾声,黄教授以Mg(BH₄)₂和1,6;2,3-双-BN环己烷为例,展示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黄振国教授的报告内容由宏观层面逐渐深入至微观细节,极大地拓展了师生们对氢能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的认知,赢得了听众们的热烈掌声。报告结束后,黄振国教授还与师生们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耐心解答了大家的诸多疑问。
黄振国教授做学术报告
欧阳柳章教授(右)向黄振国教授(左)赠送实验室纪念牌
报告人简介:
黄振国,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国际储氢协会主席,德国洪堡高级学者,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科研顾问。2001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2007年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获得澳大利亚基金委青年职业奖(DECRA),澳洲基金委未来学者称号(Future Fellowship),伍伦贡大学校长奖:科研成果转化类,悉尼科技大学校长奖:科研领导和开发类。研究方向包括氢的储存、电解液的制备、含硼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迄今为止,获4项授权发明专利. 先后为韩国天然气公司(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公司),Petronas (马石油,世界前十大能源集团公司之一),Rio Tinto (力拓) 提供技术,有的已转化为专利。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上(J. Am. Chem. Soc., Angew. Chemi, EES, Adv. Mater, Adv. EnergyMater., 等)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
(图/文 张玮/编辑 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