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本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涵盖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多孔金属材料、机械合金化。实验室立足新能源科技前沿,以基础研究为引导,同时致力于解决新能源领域以材料为主的关键应用基础和技术问题。

  

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是一类能在一定条件下吸放氢的功能材料。本实验室长期专注于高容量轻质储氢材料的研究,通过理论计算、纳米结构、多相复合、催化等多种手段提升镁系合金氢化物和轻金属配位氢化物的储氢性能,推动固态储氢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促进氢能的普及。

 

 

 

 

锂离子电池材料

 

锂离子电池主要向大型化和微型化两方向发展,但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功率等性能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本实验室致力于高容量、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主要进行具有基多相多尺度结构的Sn、Si、Al等金属负极和Li-V-O体系正极薄膜、粉体材料的制备和电池性能评价。

 

 

多孔金属材料

 

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质轻、力学参量可调和优异的吸能特性的孔状功能材料,在电极材料和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本实验长期致力于制备出各种孔隙结构的多孔合金,并评估其相变行为、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等。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与可充电电池(包括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重点开发具有纳米结构、价格低廉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