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感动·公管】百点热,千分光—朱绍棠
思想引领,旗帜在飘扬,他坚定信念
学术高峰,用心在攀登,他潜心科研
青年之行,永远在路上,他勇毅接棒
他是2022年全国“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目前已发表6篇学术论文,担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青马工程”校级培训班临时党支部书记,曾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奖学金、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就是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公共管理专业的博士生朱绍棠同学。
漫卷红旗正飘扬
从班级党支部组织委员,到“青马工程”校级培训班临时党支部书记,朱绍棠同学始终坚信,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用极大力量为党做好青年工作。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朱绍棠同学感叹,“我从2019 年入学伊始,就在党支部同志的信任下成为一名组织委员,并得到学院党委老师的贴心指导与身边同学的热情鼓励。”最初开始做党务工作,朱绍棠同学也担心自己做不好,会耽误大家的理论学习与党员发展工作,但是如今回看这三年的工作历程,他发现引领同学思想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每一件事情。
讲好每一次党课
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华诞,全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朱绍棠同学以校史为主线,围绕公共管理学院所在的五号楼,准备了题为《五号红楼》的专题党课,面向支部同学、学院同学、学校代表讲述“红色甲工”革命先辈的故事。该党课讲授得到学校与学院师生的广泛认可,朱绍棠同学荣获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学生组二等奖。
办好每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朱绍棠与支部成员组建“行胜于研”党员先锋岗,在严格遵守学校防疫要求的基础上,联合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生第一党支部开展“迎接七一”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压实“我为同学办实事”。该活动由“讲党课”“跑红旅”“学楷模”“办实事”四个环节组成。其中,“办实事”环节,朱绍棠同学带动学院36名同学参与“庆祝建党100周年升旗仪式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启动仪式”协助工作,有序完成联络沟通、场地布置、秩序引导等工作。
本次活动设计华园红旅路线、撰写红旅故事,并带动同学们以高昂热情投身师生服务活动,构建起学院同学的联系纽带,加强了师生交流,凝聚了同窗友谊。同时,本次活动历程先后发布于学校新闻网与公共管理学院官网,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支部组织生活的创新经验。该活动作为组织生活创新案例得到学校广泛认可,党员先锋岗在“一面旗”先锋岗选拔活动中,表现优秀,荣获“一面旗”党员先锋岗星级团队称号。
做好每一次研讨
2021年10月,朱绍棠同学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步伐应该走到学校更大的平台,因此申请加入第十期“青马工程”校级培训班(后简称“青马班”),并在优秀同辈的支持下被推选为临时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青马er,最基本的就是能讲、能写、能干,因为这是你理论功底的体现。”为此,朱绍棠与“青马班”班委围绕“深化理论学习”“开展红色教育”“加强实践锻炼”共同拟定学习计划,引导“青马班”成员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深悟透伟大建党精神的同时,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目前,“青马班”已累计开展18场小组研讨会(含西部计划与研支团),征集得百余份学习心得。其中,“青马班”学员的学习体会得到“华南理工大学”“华工青年”等官方公众号的报道推送,在全校层面进行广泛宣传。
肩负党员发展工作
自2019年第一位同学投递入党申请书至今,朱绍棠同学所在班级党支部现共有党员25名,其中正式党员21名、预备党员4名,实现入党积极分子全员全流程的培养考察工作。“这三年的硕士生生活,我们支部发展了9名正式党员、4名预备党员。”回顾在班级党支部工作的这三年,朱绍棠感叹道“看到大家坚定理想信念,紧跟党的步伐前进,这是我作为党支部书记最为感动的。”经学院党委综合评定,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硕士生第一党支部2021年的考核等次为“好”。
学术科研勇高攀
从学术小白到5篇CSSCI论文,朱绍棠同学始终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饶远路”不失为一条“最短的捷径”。
从最基础的学起,修炼基本功
经推免复试通过,他2019年入学华园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从土地资源管理转换到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也转换到了新的领域,这对他而言是全新的挑战。“那个时候我倍感压力,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论文写作也是一窍不通。”朱绍棠回想自己最初开启科研生活的那段时间道,“但是,得益于老师的教导与勉励,我从掌握定量研究方法为突破口,认真地修炼自己的‘基本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每天都沉浸在数理统计与模型检验的循环之中。“大家天天跑步,我天天跑模型。”朱绍棠自嘲道“大家晚上跑步是希望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我晚上跑模型是希望看到‘满天星’,但也正是那段时间的沉浸式学习,让我受益匪浅,Stata至今仍是我做科研的基本工具。”(“满天星”即表示模型检验的结果显著可用)
从最经典的读起,研究真问题
“入学后,我的导师与学院老师都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们,要多去读原著,特别是经典的文献。”看论文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基本工作,朱绍棠同学的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故此他围绕科技创新管理的经典文献入手进行大量的阅读,从经典论文中学习行文结构与基本理论,从领域顶刊汲取前沿观点与学术动态。“老师曾教过我,看论文就从要拿着期刊一期一期地翻,把握其中的动态、方法与观点。这方法虽然耗时耗力,却是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正是如此反复地阅读与品味,朱绍棠同学才能在论文的海洋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从最有趣的写起,常怀好奇心
“啊~不想写论文~”这是朱绍棠在同学身边听到最多的吐槽,而这也反映了大多数人写论文的焦虑,不少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不会写、不知怎么写、不想写的循环之中,而朱绍棠有一个简便的方法排解焦虑:“我认为写论文的过程就是写故事的过程,既然是写故事,不妨从最有趣的写起。”正是这股“写故事”的热情激励着他在一篇篇论文的写作中,慢慢找寻到其中的乐趣,正如玩“文字游戏”一般把问题研究透的同时,也撰写出了一篇自己满意的作品。
2021年,经硕博连读申请通过,朱绍棠同学成为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现已发表6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CSSCI),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我国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急性冲击与慢性压力叠加下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机制与政策研究”等课题,在科技创新管理方向深耕,努力以学术研究的方式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从追随者到奔跑者,朱绍棠同学坦言“我们不仅要看到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的前辈、英雄与榜样,更要下场往前跑。”
接过国家的期待,走到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
朱绍棠同学参与“引脑造‘脑’”团队,与同学们一起踏足广东梅州贫困山区进行调研,应用天然龙脑精深加工提纯技术实现当地全域脱贫摘帽,以产业兴农的方式带动乡村振兴。该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接过学校的期待,凝聚华工青年的青春力量
在学校的积极部署与学院的广泛动员下,朱绍棠同学主动担当作为,组织动员支部同学与“青马班”成员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累计协助东区运动场大规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5次、广州白云区流调信息录入工作1次。朱绍棠同学说道:“当时防疫志愿服务工作既紧急又繁重,但是同学们却十分踊跃地参与,让我深切感受到‘华工力量’。”
接过同学的期待,以“有我”担当彰显实干风采
从校研究生会秘书部负责人到主席团成员,朱绍棠同学认真践行“真诚服务 共同进步”的宗旨,在服务同学的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朱绍棠同学勉励自己道:“这里‘有我’,但是‘不止有我’。这是我在留任研究生会时对自己说的,因为我明白,我从同学们来,在服务中更要走回同学们中去。”
今年6月7-9日,广东省学生联合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朱绍棠同学作为学校代表参会,围绕“建立健全学生党员为党做青年工作的机制”开展深入调研,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党员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作用》的提案。作为华工青年,朱绍棠激动地感叹“十分光荣有幸,也十分感谢能够得到学校的支持。在本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中,能够与来自南粤各所高校的兄弟姐妹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是我的最大收获。”
Q:朱绍棠同学,今年你成为一名2022年全国“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你认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跑出最好成绩?
A: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我送给大家三个关键词,也用来勉励自己。第一,不躺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小我”融入“大我”,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第二,吃粗粮。我们要主动走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多参与社会实践与基层工作,在急难险重中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第三,众行远。在与来自兄弟院校的优秀代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我学习到有许多同学在部队服役期间、在乡村振兴一线、在疫情防控前线的真实经历,让我明白青春赛道上我们并非独自奔跑,而是众行致远。正如本栏目的名称为“寻找身边的感动”,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着很多感动!
谦虚进取·笃行不怠
感动常在·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