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度本科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的预通知

各院(系):

为鼓励广大教师厚德尚学、追求卓越,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实施方案(2021年修订)》(华南工教〔2021〕46号),学校决定举行2025—2026学年度本科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现将相关安排预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竞赛目标

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

三、参赛对象

1.参赛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和产教融合等7个类别,根据主讲教师职称选择参加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除产教融合类别外,其他类别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主讲及成员需为我校在岗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产教融合类别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成员,主讲教师需为我校在岗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团队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

2.进校未满2年的新教师也可以参赛,不做讲课轮次的要求,其他要求同上。

四、竞赛内容及成绩

竞赛内容包括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1.符合要求的教师向所在学院(系)报名参加课堂教学竞赛,提交申报书及教学创新成果报告(产教融合类别还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学院(系)负责开展预赛,审核参赛教师的参赛资格,结合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分组别推荐选手参加学校复赛。

2.复赛和决赛由学校组织开展。

五、材料要求

1.申报书详见附件1。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其中产教融合类别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复赛不需要提交课堂教学实录。

4.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进入决赛的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制作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为决赛内容,复赛不需要提交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

5.产教融合类别相关证明材料

需由所在学院出具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证明,应不少于30%。需提交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相关证明,即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六、培训及激励政策

1.学校结合各学院推荐情况、教师提交的材料等组建竞赛集训队,培训、遴选优秀教师参与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教学创新竞赛。各学院申报参赛并获得集训资格的教师需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参加培训及相关竞赛,无特殊原因不得退出和放弃。按要求参加集训队的教师可获得申请“教师教学创新实践专项奖教金”的资格。

2.40周岁及以下且高校教龄满1年(以2026年度“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新秀奖”评奖时点计算)、2025—2026学年度本科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及以上获奖者,符合“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新秀奖”评选条件的,可申请参评2026年度“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新秀奖”。

七、工作安排

1.各学院(系)积极动员老师参赛,每组至少推荐1人参加复赛。有院级教发中心的学院(系)每组至少推荐2人参加复赛。请各院(系)于6月30日前提交学院预赛名单及结果(附件2)、推荐参加复赛的申报书及成果报告。其中电子版发送到cfd@scut.edu.cn,纸版交至五山校区笃行楼305。根据学校相关规定,40周岁以下教师申报副教授,必须具有学校教师本科课堂教学竞赛参赛经历。院(系)应配合学校开展竞赛活动,为教师参赛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2.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完成集训队组建、复赛及培训等事宜。决赛材料提交及后续赛事安排另行通知。

联系人:教务处,吴昭,87110720。

 

附件:1.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2.学院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5月20日

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doc

学院汇总表.xlsx

2022 © 华南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Campus, SCU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