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2025—2027)》的通知

各学院(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新时代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特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2025—2027)》,现予以公布,请遵照执行。

教  务  处      

2025 年 4 月 3 日


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2025-2027)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师德引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促使广大教师树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教学理念,打造追求卓越教学的质量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实施《华南理工大学一流本科行动计划(2018—2030)》《华南理工大学落实“以本为本”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方案》《华南理工大学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行动方案》,营造重视和鼓励教学、尊重和支持教师教学发展的氛围。经过3年努力,到2027年底,实现全体教师轮训一遍,每人不少于16学时,重点提升AI赋能教学能力、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全英教学能力、科研转化教学能力以及工程教学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教师教学发展三年轮训计划

1. 实行新教师教学准入制度,加强岗前培训与资格认定。设立新教师研习营,通过研习营培训考核的新教师方能获得开课资格。学校为参训新教师配发培训教材,结合青年教师导师制,由院(系)为新教师配备导师,指导新教师制定完善的研习计划,完成课程学习、教学观摩、主题研讨、助教计划、教学诊断等内容的学习。

2. 实行职称待提升教师再训制度,促进在岗教师成长。所有校内在编在岗教师申报更高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时,原则上须参加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合格证书在任现职期间有效。院(系)应积极动员组织教师参加本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或全英教学能力培训、AI赋能教学培训、专创融合师资培训、实验安全责任与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等,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与方法、教学研究能力、学术道德和师德等方面的提升。

3. 建立青年教师全面参加本科课堂教学竞赛制度,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40周岁以下教师申报更高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必须具有教师教学竞赛参赛经历。院(系)应配合学校开展竞赛活动,为教师参赛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大力引导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竞赛,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

4. 实施本科生课程助教聘用考核一体化管理制度,加强本科生课程助教的岗前培训。院(系)要严格把关,配合学校开展培训,聘请培训合格的研究生上岗,以提高本科生课程助教的辅助教学质量和课外辅导效果。

5. 建设特色课程教师培训项目,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全英课立项教师需完成“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EMI)培训,承担创新实践课、创业教育课的教师需完成专创融合师资培训。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研讨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研究生导师的定期交流与培训。聘请企业界工程师进校讲课和开展教学交流,鼓励工科教师带着学生深入产业企业一线,“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

(二)创建立体网格式教学发展组织

1. 强化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示范辐射作用。做好校内各层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供区域性、全国性教师培训服务。完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信息化建设,充实网络资源和在线培训资源。

2. 完善院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建立科学工作机制,鼓励院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结合学科领域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院(系)应为本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和人员保障。

3.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优化校内基层教学组织设置情况,激活基层教学组织效能,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基层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和交流等活动。

4. 扎实做好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支持虚拟教研室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围绕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重点任务,努力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

(三)优化教师教学培训内容

1. 加强师德师风培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 加强本科教学规范培训。明确教学各环节对教师的要求,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保障教师基本权益,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本科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3. 加强学习理论培训。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促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创新能力。

4. 加强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能力培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对教师进行安全理念、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树立安全育人理念,使教师有意愿、有能力在教学科研的全过程尽责开展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

(四)创新教学提升活动形式

1. 邀请国内外名师大家进校开展“本科教学创新大讲堂”,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分类开设“教学午餐会”“教学工作坊”,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交流氛围;坚持开展“优秀本科教学示范课”,促进课程思政、全英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特色课程的建设。

2.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各奖项评选工作,倡导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获得各项教学奖励的教师有义务参与学校教学发展与评价工作,分享教学理念、方法和经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构建多维度教学研究体系,设立教学创新实践奖教金、校级各类教学专项改革项目和校级教学方法模式改革项目等。鼓励院(系)自筹资金,设立教研项目,促进广大教师深研精教。

4. 分层次进行教学交流,搭建立体化交流平台。加强院(系)之间的交流研讨,推进校内教学研讨制度建设。通过参与竞赛、互访、出席学术会议和论坛以及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教师的国内、国际交流。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港澳台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5.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本科课程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案例集、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集、双创教育成果集等,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示范共享作用。

6. 创新教授参加培训的形式,鼓励教授通过开设优秀本科教学示范课、 担任新教师研习营指导老师、参与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等形式完成培训。

(五)完善教学评估反馈机制

1. 完善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制度,构建“主体多元、指标多样”的评价体系,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引导教师认识自身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对教学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诊断工具,为全校教师提供教学录像、微格诊断、课堂观察、评教结果深度分析等诊断工具。

3. 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咨询服务,提供青年教师教学咨询、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咨询、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和信息化教学咨询等服务,助力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建设教师教学发展档案

充分利用“一张表”平台,为每位在岗教师建立教学发展档案。教学发展档案由校院两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同维护,翔实记录教师参与教学培训、交流、研讨、竞赛等各类提升活动的情况。

四、保障措施

建立“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牵头组织教师教学发展日常事务。邀请校内外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学名师及教育教学专家参与,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集教学培训、教师发展、教学理论研究等为一体的专家队伍,科学使用教师教学发展档案,将培训与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将院(系)开展教学发展与教学提升活动的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范畴,并在《院(系)本科教学质量状况白皮书》中设立教学发展相关指标。建立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专项经费,并根据发展需要,对院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给予“基本运行费+特色活动专项经费”的经费支持,各院(系)应同时提供配套经费支持,确保各院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质量。


2022 © 华南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Campus, SCU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