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发布时间:2023-03-06
报告题目:软物质遇见机器学习
报 告 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滢研究员
邀 请 人:周嘉嘉
报告时间:2023年3月13日下午14:30
报告地点:五山师生:五山校区北区科技园2号楼324
广州国际校区师生:腾讯会议554-158-619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前沿软物质学院
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2023年3月6日
报告摘要:
软物质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涵盖聚合物、胶体、液晶、凝胶等。体系中的“熵-焓”竞争导致其在介观尺度的微结构异常复杂,其微纳尺度结构与材料的宏观性能紧密相关,因此,如何有效的精确识别材料的微结构,进而研究微结构转变的物理条件与规律,对于软物质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加工至关重要。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针对软物质体系微结构形成的平衡态性质和非平衡态动力学行为,提出了一些研究策略,并发展了相应的研究方法。我们将以四个典型的软物质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展开讨论:1.颗粒体系的玻璃化转变;2.聚合物体系相分离的演化动力学;3.微纳结构设计调控超疏水表面的粘附性;4.聚合物微结构的反向设计。对比于相应的传统研究方法,我们发现:由机器学习构建的模型,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令人惊喜的优异表现。不仅可以精准提取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相变的物理性质,而且,可以大大加速体系的动力学演化的求解过程,同时,可以有效的指导微纳表面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此外,还可以加速软物质功能材料的反向设计。由这些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我们发现,机器学习方法可以为软物质领域的研究带来全新的视角,或将成为具有变革性的全新的研究范式,不但可以加深对体系物理机制的理解,而且,可望实现精确的定量预测,最终实现从物理机制揭示,到实验可控制备的目标。
报告人简介:
蒋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主要从事软物质体系在微纳尺度相行为的理论研究,通过发展介观尺度的平衡态和动力学的理论与计算方法,阐释体系微结构的调控机制。研究体系包括:半刚性聚合物微相分离、表界面诱导液体定向输运、胶体溶液、软物质玻璃等。近期,聚焦于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软物质体系物理规律的研究,通过设计以及发展机器学习方法和模型,提升对体系非线性响应行为的预测准确性,同时,探索预测模型的物理可解释性,从机器学习模型的角度理解体系的微观机制。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PRL, PNAS, Advanced Materials, Small, ACS Macro Letters, Macromolecules, Soft Matter, PR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