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广州国际校区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新工科教育试验田”和“在地国际化教育示范区”,充分发挥学校以工见长的学科优势和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及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率先实施“新工科F计划”,培养“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未来的理工科领军人才和产业领袖。

新工科F计划


       学校于2019年提出并实施新工科建设F计划,广州国际校区整体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试验区”率先实施该计划。

       新工科建设F计划归纳为如下公式:

       

       其中:

       F-Future,代表未来。学校倡导“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teach for the unknown, learn for the future);学校努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能够引领未来的人(to be the future leader)。

       Pt-Power of thinking,代表思想力。通过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有思想力的师资体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Pl-Power of learning,代表学习力。通过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教学体系,建设能够激发学生学术志趣的教材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Pa-Power of action,代表行动力。通过探索多维培养路径,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探索已有世界或创造未有世界的行动能力。


培养理念


(一)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突破现有人才培养格局,适应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推动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体系。把“三个最大限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生主体性的主动构建、弘扬与提升。

(二)倡导“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以适应未来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挑战。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要从应付考试转变为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专业建设


       以学校优势工科为依托,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发展需求,重点布局新兴交叉学科或学科新方向,在高端制造、生命科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建立新工科学院。目前,已成立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前沿软物质学院微电子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等6个新工科学院和若干高端研究院。

       校区专业建设质量稳步提升,目前已有生物医学工程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开始采用“631”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智能制造专业、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招生本科生。


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5I路径

       坚持以“5I”为基本路径,即:

       通过推进学科交叉融合(Interdisciplinarity),培养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

       深化产学研合作(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推进在地国际化教育(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

       推进工程深度学习(In-depth Engineering Learning),帮助学生实现由“新手”到“卓越工程师”的身份建构;

       开展本研贯通培养(Integration of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培养学生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

(二)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理念,遵循“横向联系、纵向贯通、实践驱动、国际协同、个性发展”的原则,构建“通识+专业+双创+跨文化”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提供本研共享课程,拓展学生学业发展与深造的通道。

通识课程:由基本课程、拓展课程、开放课程三部分构成,培养学生筑牢扎实的学习基础,扩大学术视野,提升人文修养。

专业课程: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使学生练就在多学科空间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国家级和世界级学科竞赛等,提升自我学习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文化课程: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各国文化、跨文化沟通、跨文化比较课程,举办各类关于全球热点问题的讲座与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扩大全球视野。

本研共享课程: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本科生打下较深厚的学科和科研基础。以提高本科生知识前瞻性和科学研究能力、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和多元化发展能力为原则,以鼓励交叉学科发展、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为目的,选定一批优质课程作为本研共享课程向本科生开放。

(三)国际交流

广州国际校区各学院均建立“一对一”(1+1)或“一对多”(1+N)国际合作模式,强强联合、共育英才。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丹麦、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合作,建立了访学、交流、科研、或暑期交流等项目。

国际名师项目: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区讲授学分课程、指导学生科研项目等;举办国际名师联合工作坊、联合讲学,联合培养学生;开设海外名校线上及线下专业与通识教育课程,暑期在线第二课堂等。

国际教学基地:2020年获批“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创新实践基地”,为国际组织培养输送优秀的全球治理人;2020年“美国罗格斯大学海外教学基地”落户广州国际校区,开创在地国际化教育合作新模式。

跨境交流项目:超70个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各类跨境访学交流提供机会。

(四)产学研协同

广州国际校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强“学院+高端研究院+行业联盟”的产教研融合方式,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与技术体系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现科技成果由体制内循环向“内外双循环”的转变。目前,校区已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博世互联工业三方共建工业4.0创新技术中心;已建成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肿瘤微环境研究所、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等产学研融合平台。打通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科技创新体系全链条,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

(五)本硕博培养体系

校区建立起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未来校区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2000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研究生6000人。


特色教育


(一)博雅教育

广州国际校区建有“一站式”学生社区全人教育体系,由国际化视野拓展、综合素质育成、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等多模块构成,包括实体课堂、网络课堂、行走课堂、体验课堂、翻转课堂等,多元化素质教育体系,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助力学生收获完全人格与全面发展。主要特色活动包括:

1.SYS·博雅学堂、SYS·博约讲堂(See You on Saturday & Sunday)

由广州国际校区主办的一档校园精品文化活动,旨在让多元的思想激烈碰撞,以思想唤醒思想。博雅学堂涉及思政、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每周定期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知名大咖来校为学生开讲,围绕学术前沿、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主题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引领学生开阔视野、勤于思考、勇于求真。

2. FTF·校园建设分享会(Face to Face)

广州国际校区主办的一档师生交流互动活动,目的在于为生服务解难题,想学生之所想,为学生办实事。每周定期邀请校内外党政管理干部、专任教师、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学生餐叙茶叙,围绕学生需求、校区发展、校园建设等主题与学生开展交流,促进师生携手共建大美校园。

3. GIC·知行课堂(Grow in China)

由广州国际校区主办的一档实践育人品牌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红色革命基地、走进蓝色科创名企、走进彩色文化家园、走进橙色基层一线、走进绿色乡村小镇,看伟大成就、讲中国故事、展青春风采、悟成才之道、做时代英才。

4.HH·佳片欣赏会(Happy Hour)

广州国际校区主办的一档校园文化活动,每周五推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励志成长影片,营造学生共同观影、充分交流、共同成长的氛围,激发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助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与成长信心,更好更快成长成才。

5. BB·生日欢享会(Brilliant Birthday)

广州国际校区推出的一项劳动育人品牌活动,贯彻体验式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躬行问道中体悟成长。活动包含生日派对成人礼、动手实践亲体验等内容,主要面向且不限于当月生日的学生。采用师生共建和任务制管理模式,在邀请学生共赴生日派对体验成长美好时刻的同时动手完成一项实践任务,使学生在生活中深刻体悟,收获成长的喜悦、坚定成长的信心。

6.The Lemon Music Festival 柠檬音乐节

广州国际校区倾情推出的年度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包括柠檬音乐会汇演狂欢、栽种新树、品尝柠檬菜肴及饮品等“柠檬”主题系列活动。融入现代、青春、温情元素,为校区师生带来全方位、多元化、沉浸式的活动体验,彰显典礼育人的生动魅力,是校园文化的新“IP”。

7. Global Competence全球胜任力系列讲座

全球胜任力是学生获得自我发展、成为多元全球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广州国际校区主办全球胜任力发展支持系列讲座,帮助同学们了解复杂全球环境,熟悉全球议题,扩大全球视野;尊重文化差异,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融入社会;从多元文化视角分析全球问题,提升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为未来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二)现代书院

广州国际校区实行“现代书院制+全员导师制”,尊重学生的多元评价和个性培养。已成立峻德书院、铭诚书院,作为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承担广州国际校区本科生综合素质育成与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职能。

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推行“德才兼备、知行兼修、通专兼顾”的全人教育理念,融入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集成配备了学习室、活动室、图书室、谈心室、咨询室、研讨室、办公室等功能房,致力于打造“50米文化养成圈”、“100米运动成长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社区。

峻德书院取名“峻德”,意即“能够发扬大德”,源自《尚书》中的“克明峻德”。以猫头鹰为吉祥物,出自商周时期著名青铜器妇好鸮尊原型,寓意善良果敢,同时呼应西方文化中的猫头鹰博学睿智的象征。由美国工程院院士、高分子领域国际顶尖科学家担任院长。

铭诚书院取名“铭诚”,源自《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以 “铭信至诚”为院训。书院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担任。

广州国际校区党委、学生事务办公室还将办公地点搬进书院,辅导员老师直接入住书院,和同学们朝夕相伴。同时,每位同学还拥有三位“专属老师”——学业导师、成长导师和朋辈导生,导师们同样入住社区,给予同学们学习规划、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必要帮助。

在这里,老师就是导师,书院也是学院,校区即是社区,学子永远在C位。


教育平台


(一)课程资源

华南理工大学MOOC (https://ecourse.scut.edu.cn/web/gt/1/index.html?id=5033)

(二)公共基础实验中心

广州国际校区公共基础实验中心已建成包括化学中心、物理中心(电子电工)、计算中心、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在内的校区最大实验平台集群,包含各类实验室64间,面积16000平方米,各类实验实训设备3283台套,总价值1.05亿元,成为校区科教支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支撑校区各专业开设各类公共基础实验、基础实训课程、专业实验课程以及其他探索性实验项目。

在基础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工程创新训练分中心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网络化、数字化等先进制造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一工厂三平台一工坊”为基本架构,包括“智能制造微工厂”、“AI赋能创新平台”、“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五轴加工中心”、“3D打印”、“特种加工”、“机器学习”、“基础实训”等26个教学模块,采用全天候24小时“智能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学院、跨校区和跨境的交互实践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前沿探究、创新训练、竞赛驱动与创业孵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由创新意识。

(三)创新实训:创新工场3.0——双创中心

创新工场3.0双创中心位于校区中轴线,面积32000㎡,形成多个变化灵动的多层级庭院空间,多功能有机聚合,让五湖四海的菁英学子思想交流碰撞,保持独创性与融合性,共同实现人生梦想。


毕业去向


毕业后,如果选择深造,全英教学训练和国际化师资将增加你获得世界一流大学录取的几率,享有更高的保研比例;如果选择就业,粤港澳大湾区40多万校友欢迎你、全球57万华工人欢迎你、全球157个校友分会欢迎你。无论是直接就业或是选择继续深造,均具有更大的优势及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