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学生辅导员创新拓展网络思政育人思路,夯实党建思政协同育人工作成效,3月31日,广州国际校区辅导员UP计划邀请学校优秀辅导员、土木与交通学院郭瑞玉开讲第3季第1期,专题分享学生党建工作思路创新和网络思政教育方法。广州国际校区党委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并讲话,校区专兼职辅导员参加活动。
作为学校第一个“2+3”辅导员,广州国际校区党委相关负责人有感而发,用“三个XIN”勉励辅导员要用有温度的教育管理服务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一是要用心,辅导员与学生相伴成长,是学生生活、学业、思想的引路人,要“一枝一叶总关情”贴心回应学生成长关切;二是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多元,辅导员要想融入学生就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和进取创新的意识,唯有思想的源头“活水”不断,才会有实际工作中的“清如许”;三是要温馨,国际校区是有爱温馨的大家庭,在这里“学生永远在C位”,师生共建共享温馨成长环境。同时,校区将创造更多资源条件助力辅导员的素质提升,以高质量的资源平台、有温度的温馨关怀呵护师生优质成长。
郭瑞玉结合多年的党建工作和网络思政教育经验,分别从“读文件、找示范、寻资源、多交流”四个方面详尽地分享了如何拓宽学生党建工作思路以及灵活运用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的做法和工作实例,并针对辅导员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频繁互动、深入交流,及时有效地为辅导员传授经验、释疑解渴。
“党建+”模式有较为丰富的有待创新发展的空间。郭瑞玉强调要注重将党建工作与团建、实践、学风和资助相结合,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同时也需要把握合作共赢的契机,积极将企业、社团、群众、机关协同到党建工作中来,建立立体式矩阵式高效协同。学生在哪里,学生工作就在哪里。郭瑞玉提出可以尝试多样化互联网渠道,积极关注公众号、微博、B站、抖音等大学生活跃的平台,大胆尝试不同形式的网络思政教育,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将隐性思政进行到底,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
整场分享会结构清晰、脉络舒畅、亮点频出、气氛轻松活跃。与会辅导员纷纷表示整场分享干货满满、获益匪浅,在日后的工作中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图文/广州国际校区学生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