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粤港澳大湾区高考改革个案试点在华南理工大学启动 专家解读综合评价录取模式要点亮点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发布时间:2021-04-11

  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记者郑澍 赵晨 黄璐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个案试点全面启动。经教育部批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将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等五省市开展“631”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路子。那么,这次改革有哪些变化值得考生关注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总台央视记者 赵晨 摄)

  今年,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五省市深化开展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即“631”综合评价录取。这是由“60%高考成绩、30%学校考核成绩和1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说:“为什么选择‘631’的招生制度?就是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局面。除了60%的高考成绩以外,30%的部分我们将通过面试等,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其对科研追求的执着程度等方面进行判断。”

  2020年教育部宣布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强基计划。自此,全国高校招生模式主要就是统招、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和单独招生4种。

  强基计划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才确定入围名单,只要考生符合招生院校报名条件且已报名,最终是否入围主要还是看高考成绩。

  综合评价是在考生申请报名后、高考前,由招生院校组织专家对考生申报材料进行初评,初评材料包括考生高中期间的考试成绩及排名、获得各种竞赛奖励证书以及证明个人特长的材料。考生第一轮是否入围主要由初评结果来决定,入围与否与高考成绩不形成关系。

  目前,我们国家高考改革实施的综合评价方式主要有4种,分别是“541”综合评价、“8515”的综合评价、“73”综合评价和“631”综合评价。以“541”为例,即高考总分、报考院校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5:4:1的比例计算形成综合评价成绩。

校园创新工场内的智能机器人双机实训及科研平台(央广网记者 黄璐璐 摄)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正介绍:“无论采取这4种中的哪一种综合评价,这种比例都是以高考为主,都是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的一些试点。”

  在华南理工大学日前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李正副校长专门对“631”中的“3”作出了详细说明:“主要考察学生选择我们现有8个专业的学习基础,以及其对这些专业的适应度。因为我们都是新工科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基础,还有英语的基础和中英文的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一些创新意识,这些综合素质考核内容构成了学生综合评价里面30%的内容。”

  李正解读说,之所以采用“631”模式,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因为整个考核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选拔性的考试最重要的是,第一,公平性;第二,科学性;第三,有效性。所以30%要体现这三种特性,还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整个综合评价的比例为10%。”

  据介绍,华南理工大学率先采取“631”综合评定招生方式的8个专业包括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这些专业将采取交叉培养、产学研结合等创新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前沿探究、创新训练、竞赛驱动与创业孵化。8个专业共计划招收400人,其中广东省250人、上海市16人、浙江省36人、山东省58人、江苏省40人。

  章熙春表示,希望能够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真正招录到有志科研人才。他说:“最重要的是在国际校区实行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包括招生制度,我们想通过这种改革把一大批今后对科研、对工科有特别追求的人才招到国际校区。”

  可以看到,“631”招生制度的本质就是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事实上,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近几年都有“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所谓综合评价是指不只看一次考试分数,而是获得学生更多的信息,根据更多的信息对学生的状况进行评价。事实上仅看一次的考试分数,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于一种教育测量,只有综合看多次的才可能是评价。相对而言,评价是比测量更高级、更准确的一种学生评价方式。这样一种录取方式事实上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储朝晖说。

  “631”中的“3”是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的亮点。这部分重点考查学生学科基础、创新能力、中英文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那么,这部分成绩怎么考核、能不能确保公正是家长们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一点。储朝晖指出,综合评价应该既包括量化的评价,也包括质性的评价。而这“3”,就是质性的评价,需要进行专业的判定。

  “高校专业团队在这里面发挥重要作用。家长主要是担心这种方式当中有一些不公平或者不客观的东西。如果这个团队是专业的,就会减少不公平、不客观的现象出现。实际上其他国家也是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这样一种综合评价比仅仅看一次考试分数更加公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相不相信专业的评价。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些专业评价本身也应该在监督范围之内。比如30%的这种评价还可以留痕,可以录音、录像。如果有争议,由同行进行判定。这个会不会有误差?也不排除有误差,但是误差相对于仅仅看分数这样一种评价而言,它不利的一面要小得多。”储朝晖指出。

  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破除“五唯”的要求,针对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群体,从品德、业绩和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储朝晖认为,作为一种更为专业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应该有更多高校参与。他说:“各个高校是否想使用这种方式还是有一些自主空间的。我希望更多的高校积极探索。从中外各国的比较来看,招生的主体是高校,这样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招生的主体是高校,才能够责、权、利一致,招到好的学生就能把学校办好。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向高校作为招生主体这个方向转换,这种转换本身是对教育品质的提升,是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简而言之,综合评价录取是更加客观、更加公平、更加专业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