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高松:一流大学不仅要科技创新,还要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学中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发布时间:2020-12-15

  广州日报12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庆辉)12月13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上海校友会第二届换届大会暨新能源智能汽车生态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表示,全球已经进入科技制度与人才的全方位竞争时代,其中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要素。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应当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支撑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到传统的制造业当中,成为传统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中包括汽车制造业,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以及新材料等等新的变革技术,将让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华南理工大学培养了不少汽车行业的领军人才,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杰出的代表有开沃汽车董事长黄宏生,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广汽研究院前院长黄向东,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璞泰来董事长梁丰等,还有博雷顿科技董事长陈方明、量维科技创始人邱贵顺等新一批的华工人在沪创业的成功典范,让华工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着。


  “强大的学习力、思想力与行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的基本素质。这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松表示,未来可能更需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事物的这种勇气与好奇心,以及跨界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

  新工科相对于传统工科而言,更强调学科的交叉性与综合信息,更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那么学校这个是如何加强人才培养,为高度综合集成的这种行业提供人力资源的这种支撑呢?

  对此,高松分享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做法。他介绍,第一个方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施智能+或者+智能的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培养。一流大学不仅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更要积极主动的把人工智能的技术有效的应用到人才培养当中。第二个方面要强化跨界和合作,建立协同育人的机制,来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现代技术实际上是打破了大学对知识的垄断,大学已经不再是知识生产的唯一的一个主体,大学要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主动的走出象牙塔,强化跨界与合作,强化协同育人。比如,整合计算机自动化、新能源车辆工程等相关优势学科资源,来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的跨学科的研究的平台,推动教师的开展关键共性前沿引领、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设跨学科的课程,组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来推动跨学科的资研究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

  据悉,目前华南理工大学正以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契机,引入全球优质教育创新资源,建设面向未来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体系。高松表示,华工将培养出一批能够创造未来技术的国际工科领军人才与产业领袖,“我们也相信在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这一领域,华工人也必将继续大有可为。”作为华南理工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的沈晖则表示,威马汽车将很快和华工进行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