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李卫华教授:探讨调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两种方式:链结构设计和共混
学术通知
复旦大学李卫华教授:探讨调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两种方式:链结构设计和共混
发布时间:2025-05-22        浏览次数:12

报告题目:探讨调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两种方式:链结构设计和共混

报告人:李卫华(复旦大学教授) 

报告时间:2025年5月30日(星期五)下午14:00—15:30 

报告地址:广州国际校区C3-c204会议室

报告邀请人:董学会教授

邀请单位:前沿软物质学院 

报告摘要: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基本机理比较简单,其自组装结构是由界面能(相互作用能)和熵能之间的平衡所决定。2000年之前,普遍认为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行为已经被理解清楚。然而,在过去十多年里,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特别是在实验和理论的相互配合下,发现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可以形成各种非经典有序结构,更新了人们对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认识。最近几年,嵌段共聚物的实验研究依然在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华南理工大学董学会教授团队精确合成了分子量、组分和链结构均一的各种嵌段共聚物分子,不仅通过这些体系明晰了一些非经典自组装机理,同时还发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自组装行为,例如他们在单纯嵌段共聚物体系中发现了HCP球状相,而不是其孪生的FCC相。毫无疑问,这些实验促进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在该报告中,我将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课题组最近的一些理论进展,主要讨论两种调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方法:链结构设计和共混。通过设计链结构,我们可以稳定各种非经典相结构,例如各种球状相,包括HCP、FCC、BCC和Frank-Kasper相,特别是我们发现HCP和FCC的自由能差可以在一个较宽范围内进行调控。将两种嵌段共聚物共混,通过合理选择链结构和参数,也可以稳定各种非经典相结构,例如我们设计ABA/AB共混体系稳定了四方柱状相。希望我们的理论结果反过来也能启发相关的实验研究。

个人简介:

李卫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系主任。分别于1999年、2004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获得物理学学士、理论物理博士学位。2004-2007年在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和McMaster大学从事了3年的博士后研究。2007年加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担任副教授、教授。从博士后开始,主要研究兴趣是高分子物理的理论计算和模拟研究。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在J. Am. Chem. Soc., Phys. Rev. Lett., ACS Macro Lett.,Macromolecules, Progr. Polym. Sci.等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0余篇。2013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2号楼 邮编:510640

2019©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

技术支持 维程互联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