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研究院4位博士后喜获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校园新闻
祝贺!研究院4位博士后喜获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发布时间:2019-05-06        浏览次数:1448

  4月26日至5月6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向社会公布了第65批面上项目拟资助人员名单,其中软物质研究院倪波、徐立国、王长平、李卫昌四位博士后喜获第65批面上项目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专门用于资助在站博士后科学研究的基金,旨在促使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进行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具有复合型和战略性特点的博士后人才队伍。博士后基金每年可申请三次,其中一次为特别资助,两次为面上基金。

█ 四位博士后面上项目介绍


倪波  博士后

项目名称:主链型分子纳米粒子序列的制备及自组装行为研究

介绍: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DNA等往往展现出复杂的多级结构和丰富的功能,这些特性大都是来源于生物大分子具有精准的一级化学结构和唯一的单体序列的特点。在合成化学领域,受限于有限的构筑工具和单体分子体系,高效制备具有类似的精准序列结构的新材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近年来,以具有精确化学结构的“分子纳米粒子”作为纳米尺寸的结构基元,利用高效的点击化学反应合成具有精准结构的“巨型分子”,是合成材料领域的一个新兴的方向。本项目拟首先通过在五蝶烯分子骨架上引入不同的活性官能团,合成一类具有三重正交反应活性的、基于五蝶烯分子骨架的新型 “分子纳米粒子”;然后进一步开发一种高效且易于提纯的合成路线,用连续点击化学的方法,快速制备顺序可控的“分子纳米粒子”序列;并系统地研究这种“分子纳米粒子序列”大分子在本体和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本项目的开展有望深入理解此类合成序列大分子结构在自组装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并为设计和制备先进功能材料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理论指导



徐立国 博士后

项目名称:新型自修复力致变色水凝胶的研究

介绍: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的体色能在外界刺激下发生变化,例如变色龙、水母、章鱼等。有一类水凝胶材料也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被称为智能水凝胶。其中,力致变色水凝胶是指在外力刺激下,其光学性质发生改变的一类智能水凝胶。本项目开发一种能在外力作用下荧光发生变化的力致变色智能水凝胶软物质材料,并同时具有自修复功能。这种力致变色水凝胶材料能对抽象的机械力刺激做出直观的光学响应,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应力传感器、材料损坏指示器和加密装置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王长平 博士后

项目名称:肌醇六磷酸/顺铂纳米药物的制备及其在骨肿瘤治疗当中的应用

介绍: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针对骨肿瘤的化疗药物递送系统仍然存在着特异性差、载药率低、低效等问题。本项目提出利用天然产物肌醇六磷酸和临床一线化疗药物顺铂反应制备具有骨靶向功能的刺激响应纳米药物。肌醇六磷酸是从植物种籽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磷酸类化合物,具有骨靶向功能和抗肿瘤活性,与顺铂药物反应制备出的纳米药物具有非常好的生物安全性,并且可以在酸性条件下降解释放肌醇六磷酸和顺铂药物,达到协同治疗骨肿瘤的目的。同时解决了药物递送系统存在的靶向性、载药率、疗效的问题。本项目拟探究所制备的纳米药物的生物安全性、骨靶向性以及治疗作用;评估纳米药物协同治疗骨肿瘤的机理;研究纳米药物对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希望为制备载药率高、特异性、高效的骨靶向化疗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李卫昌 博士后

项目名称:响应型粘合体系的构建及对组织损伤应急处理的功能评价

介绍:野外、战场及日常生活中等医疗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组织损伤的及时处理尤为关键。李博士所申请项目拟设计和开发一种响应型的医用粘合剂体系,通过构建一类具有刺激响应性官能团的“桥连高分子”和高强度医用敷片,在化学交联、静电作用和物理缠结等多重作用下,可使医用敷片与损伤组织发生即时高效的粘合,且不会受到血液、体液等湿润苛刻环境的影响。如后续创面需进一步转移治疗,则可通过特定的外界刺激使敷片与组织之间实现灵活分离;即可避免手术缝合带来的技术困难和二次伤害,又可弥补传统单一功能粘合剂的局限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潜在经济效益。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2号楼 邮编:510640

2019©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

技术支持 维程互联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