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通知
报告题目:拉曼光谱原位研究表界面反应过程
报告人:李剑锋(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能源学院副院长)
邀请人:王宇教授
报告时间:2024年1月19日(周五)下午15:30
报告地址:广州国际校区C3-c204(腾讯会议:810787206)
前沿软物质学院
电子显微中心
2024年1月12日
报告摘要: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可提供物质指纹结构信息,且具有极高的表面检测灵敏度。然而,只有在粗糙的Au、Ag、Cu等材料表面才具有较高的SERS增强效应,极大地限制了实际应用。针对此瓶颈,我们通过构筑不同核壳纳米结构,建立和发展了“借力”策略、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及其卫星结构策略,突破传统SERS对材料与形貌的限制,提升拉曼光谱的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原位表征模型单晶、实际纳米催化剂表面的能源/电化学反应过程,捕获了不同表面反应中间物种(OOH*、OH*、O2-等)的直接光谱证据,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氧化原、氢氧化、CO2还原等重要反应的机理与构效关系,以及界面水分子结构对反应机制的调控作用,为长期争议的电化学/催化反应机理提供直接实验证据。此外,我们将壳层隔绝模式拓展至其它等离激元增强光谱,发展了具有超高灵敏的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荧光/磷光/和频等系列谱学技术。
个人简介:
李剑锋,男,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能源学院副院长。200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10年在厦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2014年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电化学、界面催化、原位表征、拉曼光谱快检等。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0余篇,包括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Nature Energy、Nature Mater.、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Catal.、Nature Protoc.等杂志,被引用2万余次,授权发明专利20项,撰写英语书章节5部。担任国际物理化学权威期刊J. Phys. Chem. C的副主编、国际拉曼光谱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腾讯科学探索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