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通知
报告题目: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钝化与光电领域中的应用
报告人:李昭君,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邀请人:张志龙教授
报告时间:2023年7月3日下午15:30
报告地点: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北区科技园2号楼324(腾讯会议:438675732)
前沿软物质学院
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2023年6月28日
报告摘要:
发现基于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的二维材料,为光电器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单层TMDs具有直接带隙,并可吸收可见到近红外(NIR)光谱区域的光子。然而,单层TMDs往往表现出较差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Es)和迁移率,证明作为半导体材料其质量仍然需要提高。尽管过去几年中在材料生长技术方面已有相当进展,但学界对缺陷及其对材料性能影响的理解仍不足。因此,尽管已有多个关于缺陷钝化策略的讨论与研究成果,但大多只对PL有小幅度的提升。即使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处理方法,即基于超强酸H-TFSI的方法,也导致了限制PL的缺陷态,而且该机制仍在争论中。更重要的是,这种超强酸的强烈性质限制了其在器件中的应用。因此,学界正在积极寻找可能提供更好钝化效果、且与器件制备兼容的新化学处理方法。迄今为止,对液相剥离材料的处理方面几乎尚未被探讨。
在此报告中,我将介绍新的化学官能团化方法。该方法可极大地提高机械剥离单层二硫化钼(MoS2)和二硫化钨(WS2)的PL强度,同时增强电荷和激子传输性质。我还将阐述钝化机制,并介绍如何使用超快光谱学方法探测机械剥离和液相剥离二维WS2的激子动力学。另外,我将介绍一类与超级酸 H-TFSI处理相比具有优越PL增强效果的离子盐。更重要的是,该化学处理中使用的离子盐可与一系列更环保的溶剂兼容,比超强酸更易于处理,这为直接处理TMDs进行器件制造提供了可能性。
报告人简介:
李博士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于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2年间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访问学者,2019年至2022年期间同时担任乌普萨拉大学博士后。2023年加入乌普萨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研究员。
李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共轭聚合物以及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性能的提高以及它们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利用超快光谱研究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质;光电器件的制备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