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导引课

院士第一讲:科学与人生

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21级新生入学第三天,由教学与全球事务办主办,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院士开讲新生先导课:科学与人生”云讲座,线上线下总计300多位国际校区21级新生听讲(分子学院21级新生现场听讲)。这也是分子学院新生导引课的第一讲。

  “48年前的今天,我跟大家一样,怀着非常兴奋激动的心情跨进了大学。在我的年代里,全中国只有7%的人能够进入大学校园,所以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当我跨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深深感觉到我人生的轨迹起点将在这里开启。同学们,现在你们人生轨迹的第一步已经走出。”院士首先以个人的大学经历为序幕,开启了“科学与人生”的云讲座。

  什么是大学?院士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自孔夫子开创儒家学派,2500年前大家对儒家思想称赞有加,所以在宋朝时,有人为推广儒家思想,专门编撰了一套四书五经,四书里的第一篇即大学。关于什么是大学?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白话的意思是:大学的责任就是教育和传承人的美德,并逐步完善和发扬光大。如何理解这个美德?在我个人理解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美尔文明,它在公元前5000年前就有了文字记载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消失后,随之而来的是短暂的古巴比伦文明。这些古老的文明兴起又消亡,其中只有华夏文明从来没有断过传承。中华民族能够经久不衰延绵流长,得益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而大学正式延续精神灵魂的地方。所以我希望新工科的同学除了学习你的专业知识之余能博览群书,通过通读历史、哲学等文化书籍,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

  随后,院士为国际校区新生解读了“什么是新工科”的疑问。我的理解:新工科不以研究工具来划分专业,它以人类将来50年到100年间,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课题方向来做研究。新工科对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你需要懂得许多交叉科学研究的知识,打破传统界限,重新组合起来做这件事情。比如我们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新工科模式设立了碳中和可持续化工程等6个微专业。我们的学生在三年级将向这6个微专业分流,提早进入新工科前沿科研领域。

  讲座中,线上线下的同学们非常珍惜这次与院士对话的机会,纷纷提问“如果想学好新工科,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大学是我们新的起点,我们应该抱着怎么样的心态去跟老师相处”、“新工科对于女生来说会有难度吗”、“请问您心中对未来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否有一个蓝图”、“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我们需要做些什么”……院士一一回答,“吾生有涯学无涯,只有不断往前行进,即便这条路艰苦卓绝,而你不畏艰险、努力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该讲座亦是分子新生训练营及新生导引课系列活动之一,并于讲座后举行分子学院本科新生学业导师抽签仪式。后续计划于本周三举行分子学院新生导引课第二讲“材料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发展”、导师见面会和新生班会。

教学与全球事务办主任、相关科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新生班主任、办公室行政人员等相关人员一并出席本场讲座。


现场照片:



2023©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84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