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风采  统战人物

【祖国 我回来了——人物专栏】侯迈: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时间:2019-10-22单位:统战部浏览量:1234

分享到

我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大密村,一个贫困的华侨之家。回首祖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七十年风风雨雨和自己走过的八十多年光阴,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祖国的解放和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不堪回首

我祖父和父亲姓钟,都是旅居毛里求斯的华侨。祖父在国外小作坊里以酿酒为生。父母在家乡生下我后,到我三岁时,因我食欲不振、身体疲弱而把我卖到梅州市三角镇经商的侯家抚养。经过侯家悉心照料,用高丽参水等调理,三天后,我气色身体即有明显好转。由于侯家生活条件较好,我从小深得养父的宠爱,5岁便被送入小学读书。四年级时,曾被选拔参加全区比赛,获得第三名。但好景不长,1947年初,一个寒冷的早晨,养父在我身边无疾而终。养母带着11岁的我和出生103天的弟弟,从此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我勉强读完了初二,后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务农,并在镇上帮妈妈做豆腐、米饭出售,起早贪黑,忍饥挨饿,甚为辛苦。

解放后,重返校国

1952年春天,在堂哥和侄子资助半年学费后,我插读春三班,提前半年初中毕业,考入当时的省立梅州中学。高中三年,全靠政府助学金,我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高中毕业后,我以第一志愿考入天津大学。大学学习期间,也是全靠政府助学金资助。由于贫穷,我大学五年期间从未回过家乡探望养母。连续五年的寒暑假,我都留在学校,坚持学习英语和俄语,并以此为乐。大学五年,真是我的黄金时期,生活无忧无虑,全心全意专心学习。

1960年夏,大学毕业后,我接受国家分配,到华工机械系焊接教研组当助教。此后,我的生活继续改善。我经常思考,自己应该如何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从1961到1966年,我先后承担了两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为了备好课,我夜以继日地把两本俄文经典著作译成了中文,也参与翻译俄文文献,出版论文集。当时我自己订了两份俄文专业杂志,每月刻苦认真阅读,以致后来基本不用查字典就可以把杂志看完。文革前,华工曾为教师开设德语和日语课,我也报名学习过,对日后的科研查找文献起到了一些作用。文革期间,我也会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外文书刊。

改革开放,出国访学

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培养人才,我校组建出国人员预备班,全校150人报考英语,最终从各系录取了30位学员,我有幸被选中,脱产学习了半年。随后不久,鉴于早期派出的留学人员中,有些外语交流能力较差,教育部要求学校成立EPT(EnglishProficiencyTest,英语水平考试)班,我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录取到该班并担任班长。学习半年期间,我通过了系里举办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考试。1982年,我参加教育部举行的EPT考试,一次冲过合格线,就不必到外语学院进修了。那年,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外语。1983年,我再次参加EPT考试,终于达到出国线。

1984年8月,由我校选送,经教育部派出,作为访问学者,我最终选择去美国唯一开设有焊接工程系的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机器人弧焊电源的研究。我暗暗下定决心,学到先进技术,回校报效祖国。

在美访问学习期间,我一边听课,一边做课题,每天泡在实验室,周末几乎没有休息。由于党和国家的关心与保障,我们出国人员在美期间的衣食住行条件都是比较好的,而比较大的困难就是语言问题。虽然出国前通过了国家英语水平测试,但在听课以及与他人交流学术问题时,就发现自己的英语还是不过关。因此,我充分利用一切条件,主动开口,大量阅读文献,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时,我还要学习计算机汇编语言,用于机器人焊接电源的控制。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我终于完成了课题研究,写出了相关论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该校实验室三台焊接机器人的具体操作,为回国后参加机器人七五攻关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1985年10月回国后,我已升职为副教授。我继续刻苦钻研计算机技术,努力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研究生,报效祖国。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我负责讲授《微机及焊接自动化》课程,经常带领学生做实验,每班我都培养几个学习较好的学生,每个实验都先带他们做一遍,然后让他们辅导其他同学做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小先生”的兴趣,又比较贴心地帮助了同学。随后,我又为硕士研究生开出了三门专业课程,同时协编出版了一本专著,在全国发行。从1986至1992年,我先后招收和培养了三个硕士研究生。

1987年,我协编的专业教材获得了机电部的优秀教材奖。

同年,我专业承担了机械工业部“机器人点焊、弧接电源设备系统”的《七五》攻关项目,我负责机器人弧焊电源的子课题。经过三年多的奋战,与另外三个外单位分工合作,在南京汽车厂,实现了汽车横梁的机器人自动焊接和连续生产,并通过了机械工业部的部级鉴定,我也获得了机械工业部先进个人和成绩突出奖。

1991年,我不但在科研上收获了部级鉴定和奖励,同时,还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和科研取得了双丰收。 

 


1992至1995年,我除了讲课,还完成了两项横向科研课题。

1996年,我被学校聘为上岗正教授,并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和奖金。


1997年,我延聘一年。6月,我以教授身份,在国际会议上,第一次用英语宣读我写的论文,并回答了与会专家的问题,该论文收入了国际会议论文集。


退而不休,再做贡献

1998年1月,在延聘一年后,我于62岁退休了。退休后,我首先选择出国探亲,探望我的亲生父亲和弟弟一家人,并拜祭了祖父和祖母。


探亲回国后,我当了一年的系退协分会主任兼退休小组长,为退休老师做了一些实事。

退休对于我来说,有十三年是退而不休。1999年,我到继续教育学院教学二部讲授大专英语。2000年至2008年初,我在教学二部担任副主任,兼任教务办主任,共做了8年。期间,我先后共给五个班教过英语,我认真备课和讲课辅导,有三个班的全院统考合格率达到或者超过90%,我也因此得到了二部的三次奖励。2007年,学院对我的教务工作表示了肯定,并为我颁发了《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奖。2008年至2012年,我应聘到继续教育学院的公开学院当教学督导员,任期5年。期间我认真工作,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学院授予的《先进教学工作者》奖。

从1996年至2009年,我被华南理工大学四次评为优秀党员,两次被离退休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今年,我已经83岁了。我这一辈子深深感到,我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密不可分。若不是解放后有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我不可能上高中上大学;若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不可能出国学习,也就不能承担国家科研课题。因此,我曾经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应该完全归功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祝愿我们勤劳的中国人民终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文字:侯迈、党委统战部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审:党委统战部

返回原图
/